清明‧二十四節氣:古人未到清明已郊遊 中文系講師趣談清明兩詩詞
文章日期:2020年04月03日
明日(4月4日)是二十四節氣的清明,今年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不少人都減少外出,不去掃墓。清明節時春意盎然,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蕭博士文化工作室」創辦人蕭欣浩分享與清明相關的兩首詩詞,並解釋詩詞的意思。
王維《寒食城東即事》
古時不少人未到清明節,在較早的寒食節已經外出遊玩,一展筋骨,去除春天的陰氣。唐代詩人王維的《寒食城東即事》,當中詩句提到當時的人,會於寒食節及清明節前後進行各種活動。節錄的四句詩句如下:
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里。
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意思:「蹴鞠」如現代的踢足球,男士們大腳踢飛是常有的事。女士們玩鞦韆,在鞦韆上展示美態,鞦韆擺動的幅度大,就會探出楊柳以外。年輕人分批出遊踏青,已經等不及清明節和上巳節的到來。
白居易《清明夜》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作《清明夜》則比較貼近現時的情況,表達清明節留在家中,獨自聽樂曲賞花,享受事物的情境。以下為《清明夜》詩詞: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意思:清明時節的夜晚,微風伴隨月光,留在自己的家中,白居易曾為刺史,「刺史家」應指他的住家。他獨自在家中環繞的走廊踱步,時而步行時而休息,聽着遠處傳來的樂曲,在夜裏賞花。
文:何芍盈
‧大學講師談清明食俗:港人多吃雞屎藤茶果 福建台灣流行福建春卷
更多Hot Pick:link.mingpao.com/439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