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外星人的日常》跳出地球的偽科學紀錄片

文章日期:2020年12月08日

【明報專訊】《阿凡達》導演占士金馬倫(James Cameron)曾說,科幻電影並非憑空揑造,應該建基於真實科學知識。本月2日在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上架的《外星人的日常》(Alien Worlds),雖然是一齣偽紀錄片,至少符合金像大導的要求,難怪一推出即登上香港收視排行榜十大位置。

首季4集探討虛構星球

地球有數以百萬計物種,假設其他星球的基本條件相近,只要其中一小部分有生命存在,情况將會如何?《外星人的日常》首季共分4集,每集探討一個虛構的星球:阿特拉斯、賈努斯、伊登和泰拉,透過電腦CG特效,製作出合情合理,栩栩如生的外星生物,令人眼界大開。地球所有生物都面對相同問題:覓食、繁殖和演化。如果把這套生物法則,應用到其他星球,我們便可以想像得到,外星有什麼生物存在。第1集《阿特拉斯》以「覓食」為主題,諾貝爾得獎天體物理學家Didier Queloz在24年前發現第一顆位於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他認定宇宙間有很多星球,內裏存在無數物種,阿特拉斯星或許會是其中之一。

假設它的體積是地球的兩倍,重力同樣增加兩倍,生物如何適應它?植物生長在土地表面,大量種子卻隨着浮力,四處飄浮,惹來擁有三對翅膀,分別用於尋找方向、增加推力和捕捉氣流的小型飛行生物捕食。為增強可信性,製作人在虛擬生物的覓食片段,加插真實的地球物種如獨角仙的繁殖過程、獵鷹的訓練方法等以作比較,力證有關生物存在,並非天馬行空,而是有迹可尋。第2集《賈努斯》透過天體生物學家Kennda Lynch解釋「演化」進程,她在被喻為「地獄之門」的非洲衣索比亞達納基勒窪地,進行物種探索,只見地下冒出酸性熱水,溫度高達攝氏80多度,「如果有物種能夠在此生存,其他星球一樣可以」。

賈努斯是本片虛構的紅矮星,它環繞太陽轉動,什麼生物能在一半沙漠、一半冰封的極地存活?答案是體型像一頭貓的五足蟲。

科學家以螞蟻作比喻,幼蟲明明一樣,隨着食物不同,成長過程出現變異,明顯分成工蟻、兵蟻和覓食蟻等不同種類。在賈努斯生存的五足蟲亦是這樣,生活在炎熱沙漠的比較瘦細,冰封極地的卻會長出厚毛。五足蟲亦跟地球上的蠍子一樣,利用體內分泌毒液來狩獵覓食。

第3集《伊登》重點討論「繁殖」主題,在美國加州利克天文台工作的科學家Natalie Batalha,透過觀察恆星的大氣層含有哪些化學物質,藉此推斷星球上存在生物的可能性。氧氣愈多的星球,存在生物的可能性愈大。想像一下,類似地球的一顆行星伊登,不只圍繞着一顆恆星公轉,而是兩顆,它們發出強大光線,令到伊登的空氣含氧量,比地球還要多10%,物種透過光合作用生存,而且發展蓬勃。

在哥倫比亞的綠水公園內,演化生物學家Alejandro Rico-Guevara解釋某些植物能夠透過光合作用,把陽光轉化為葡萄糖;另外,在加勒比海島國千里達的阿瑞馬谷,動物學家正在捕捉孔雀魚,藉以研究不同的繁殖方式。

文明需要能源持續

最後一集《泰拉》為全季作總結,天體物理學家Adam Frank帶領觀眾來到美國內華達州第51區,尋找外星人的秘密。他對於地球以外的星體存在生物一事深信不疑。想像一個90億年的星球,存在時間是地球的兩倍,足以孕育出比地球更深厚的文明,這就是虛構的泰拉星。

在這個擁有高度文明的星球,外星人已不須依賴身體,僅以神經組織形態存活,並透過機械人監控和維持生命,他們既是獨立個體,又可彼此連結,而且長生不老。有科學家認為,章魚是地球上最像外星人的生物,牠們聰明,但沒有文明。人類透過互相合作,文化交流,把資訊和科技傳承下去,章魚卻不會。

文明需要能源來維持其延續,在撒哈拉沙漠邊緣,築起全球最大規模的太陽能收集儀器,供應全球生活、工作和娛樂所需。另一方面,泰拉星亦大同小異,問題是它面對太陽衰老並將毁滅的不穩定因素影響,外星人正加速撤離及殖民的行動。最終提到人類或許面對同樣困境,科學家正努力研究機械人Rassor在惡劣的外星環境下運作方法。2018年,最新的行星探索望遠鏡進入太空軌道,現在黑暗宇宙中,尋找新世界存在的證據。天文學家認為,找到外星生命體只是遲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