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不割席》角逐奧斯卡紀錄短片獎 記錄「2019香港」之難

文章日期:2021年03月17日

【明報專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選為年度最佳電影的紀錄片《理大圍城》,原定3月15日在新開張的高先電影院放映,同日下午發文表示,「有感該片的放映事宜近日受到過度關注,為免引起不必要誤會」取消前日及下周日(21日)的兩個場次。同一晚上,第93屆奧斯卡頒獎禮公布提名名單,最佳紀錄短片最後五強,包括了挪威導演安達斯漢瑪(Anders Hammer)執導的《不割席》(Do Not Split),跟《理》片一樣,聚焦2019年香港的反修例社會運動,片長約半小時,「受過度關注」的「理大圍城」事件,亦出現在片中。若《不》片在港上映,會否也存在「仇視國家情緒」?有違反《電影檢查條例》及《港區國安法》的明顯嫌疑?

「快啲喇,商場一樓坐地鐵」

《不割席》直擊香港2019年反修例社運事件,大多是9月之後發生的,除了「理大圍城」,還有中大衝突、10•1遊行、淘大商場、油旺示威等警民對峙。當中有示威者投擲汽油彈、掟雜物及磚頭的鏡頭;也有自稱是路過街坊的男子被推撞至掛彩,以及至少兩名軍裝及兩名疑是便衣,把一名男子制服在地,箍頸動作更讓附近的人從警察手中企圖拯救對方。

拍攝中大衝突,從白天到晝夜的攻防,到學生累極在運動場席地而睡,有人雪白的背被灼至通紅,要灑水降溫等一幕幕,都是當日看過聽過的新聞片段。安達斯漢瑪的鏡頭,更可能捕捉了平時社交平台新聞直播沒看到的一鱗半爪,譬如看來瘦弱的男孩,聲線也稚嫩,鏡頭追隨他及約10名同伴躲到大廈天台,當聽到盤旋上空的直升機聲音,已立即警覺的躲到簷篷下。那男孩承認這些天有點害怕,都沒有什麽機會反擊。下兩個鏡頭,已是11月初的另一場衝突,在金鐘後山有數十名示威者,向在路口的警察喊話,說他們只是想往前走,盼能讓他們通過,當時警察已舉藍旗,前述在天台躲避的男孩說,警察戴了面罩,相信會施放催淚煙。其間有人問,如贊成繼續向前走的就舉手,結果頗多人支持,於是有人號召打開雨傘,開步時還喊着「一二、一二」;沒走幾步,已聽到開槍(催淚煙)聲音,在前幾排的,還是試着繼續向前,直到太大煙受不了才後退。之後有人提議從鐵絲網後的山路離開,有驚無險的走到金鐘某商場的山上出口,穿著上班制服的男子說:「快啲喇,去商場一樓坐地鐵。」

導演曾是記者 有戰地拍攝經驗

《不割席》導演安達斯漢瑪曾是記者,感到新聞報道有局限,未能說出他認為很重要的故事,遂轉拍紀錄片,以另一種方式為值得惦記的歷史留個紀錄。安達斯曾在阿富汗生活及工作,也到過伊朗及敘利亞拍攝紀錄片,他接受雜誌《Point of View》訪問時說,對中國在國際政治的角色很感興趣,尤其他在阿富汗及肯尼亞等地目睹中國公司及政府在經濟及政治方面的擴張,所以被2019年香港人的抗爭吸引,尤其看到年輕人為了捍衛基本人權及言論自由的示威方式;所以他決定要盡量貼近前線拍下來,過往在戰亂地區的工作經驗也派上用場:保持靈活、彈性,在背包裏要有充足的電池、記憶卡,然後走到街頭,跟隨人潮。雖然鏡頭下,不無暴力場面,但跟他在伊朗及敘利亞拍攝反ISIS之戰,難以同語。安達斯表示身為外國人在香港拍攝,已是很低風險,即使他也面對催淚煙、橡膠子彈,但更擔心的是拍攝對象,「示威者為他們的未來而戰,押上個人前途與事業,而且有可能要面對入獄風險」。

Field of Vision網站可觀賞

《不割席》20分鐘版本參加了去年的辛丹斯電影節,現在看到的半小時版本是加插了2020年爆疫後香港情况及港區國安法通過的解說。《不》片雖然未能在辛丹斯得獎,卻在美國電影學院(AFI)的紀錄片影展獲得榮譽嘉許,為進軍奧斯卡鋪路。此片是安達斯跟美國Field of Vision公司合作,在後者的網站可觀賞得到。

觀衆沒能在戲院欣賞《理大圍城》,導演「香港紀錄片工作者」在電影評論學會奪得最佳電影後說,「當紅牆逼近,我們每一個都係被困者,我們更加要守住自己的腳步」,他稱在香港拍紀錄片從來不容易;沒想到的是拍完一部戲,原來連找個地方放映,也十分困難。《理大圍城》被電檢處裁定為三級片(沒色情成分),對於曾否要求電影院禁映,電檢處回覆《明報》查詢時表示,沒有就高先電影院擬放映《理大圍城》一事與影院有關人士有任何接觸。如果跟電檢處無關,到底《理》片犯了什麽法致始終找不到戲院落腳?也觸及「理大衝突」的《不割席》若來港上映,會否同樣下場?有誰可給這些拍攝2019香港的「紀錄片」一個公道?是否提及當年的實况也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