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魔比煞》 不過是一齣吸血鬼電影

文章日期:2022年05月24日

【明報專訊】Marvel與索尼聯合製作超級英雄片《蜘蛛俠:不戰無歸》叫好叫座,全球票房收近19億美元(約148億港元),成為「疫」市奇葩,正好為索尼的蜘蛛俠電影宇宙(Sony's Spider-Man Universe)注入一口強心針;繼《毒魔2》之後,再推出以反英雄角色為主角的《魔比煞》(Morbius),結果票房不及《蜘蛛俠》十分之一,著名電影網站IMDb更只給予5.1分(滿分為10)評價,難免相形見絀。

動作場面 有一定水準

《外星生命》丹尼爾伊斯皮諾薩(Daniel Espinosa)執導、「小丑」謝勒力圖(Jared Leto)主演的《魔比煞》,經過五度延期,終於4月1日在美國開畫,可惜票房未如理想,截稿前全球只收1.63億美元(約12.7億港元)。香港亦受疫情拖累,待戲院重開後,排期5月19日上映。《魔比煞》講述謝勒力圖飾演患罕見血液病的天才科學家,為了自救救人,決定挑戰前人不敢嘗試的危險治療方式,結果誤打誤撞,變成擁有超能力的吸血鬼。

如果說《蝙蝠俠》男星安迪瑟克斯(Andy Serkis)執導的《毒魔2》,嚴重拖低索尼蜘蛛俠電影宇宙的整體評分,那麼《魔比煞》就像落井下石,把《蜘蛛俠:不戰無歸》艱苦經營的收成,一下子推倒重來。新片節奏尚算明快,一開場即交代兩名主角:謝勒力圖與《蘇豪的最後一夜》麥史密夫(Matt Smith)扮演的絕症病人,童年已經相識,病榻中互相扶持,然後時光荏苒,謝勒力圖長大後成為諾貝爾得獎科學家,發明人造血液造福萬民,卻救不了自己和好友,令他耿耿於懷。

可惜《魔比煞》劇情單薄牽強,謝勒力圖透過非法實驗,輕易把吸血蝙蝠的血清注入自己體內,不單重現生機,更擁有蝙蝠般的驚人感應能力、超強戰鬥力,甚至御風飛行的異能,唯一缺點是必須不斷吸食人血,才能延續生命。為免好友重蹈覆轍,變成吸血鬼「魔比煞」的他,拒讓麥史密夫注射血清,二人因此反目成仇。如此夾硬製造角色衝突,實在令人失笑,亦白白浪費兩位演技派的實力。

《魔比煞》既是Marvel超級英雄片,動作場面亦有一定水準,例如謝勒力圖與麥史密夫決裂後,二人在地下鐵站內埋身肉搏,由入閘打到月台,再從路軌離開,視覺效果頗為出色;遺憾是全片打鬥場面太少,換句話說即是講多過做,就連結局前的正邪大戰亦欠缺鋪排,予人草草收場之感。

片尾彩蛋 粉絲感親切

謝勒力圖憑《續命梟雄》扮演愛滋病人而贏得金像男配角,巧合地《魔比煞》角色亦相似,兩者同樣為治療自身絕症,不惜兵行險着,人物設計原本可有很大發揮,結果導演拍成一齣傳統吸血鬼電影,如果撇除戲中出現蜘蛛俠牆壁塗鴉,或者《號角日報》等道具,很難令人相信此片跟索尼蜘蛛俠電影宇宙有任何關聯。

全片唯一令粉絲感親切的場面,來自片尾兩段「彩蛋」,曾在《蜘蛛俠:強勢回歸》扮演奸角「禿鷹」的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現身,邀請魔比煞加盟,為群魔對付蜘蛛俠埋下伏線。問題是,劇本描寫謝勒力圖不想害人,甚至不惜為此跟多年好友翻臉,都要阻止第二頭吸血鬼出現遺害人間,如今禿鷹一問,他即蠢蠢欲試,人設突然崩壞,緣何由忠變奸?令人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