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韓劇《愛的迫降》男星玄彬與《北寒諜戰》大鐘獎影帝黃政民合演新片《24小時救參行動》,製作費高達170億韓圜(約1億港元),韓國入場人次達350萬才收支平衡,然而上月18日開畫至今,橫跨農曆新年黃金檔期,觀影人次僅得150萬,票房累收153億韓圜(約9800萬港元),成績未如理想,究竟原因何在?
塔利班手上救人質
昨日(2日)在港開畫的《24小時救參行動》,講述23名韓國公民在阿富汗遭塔利班恐怖組織挾持,擅長談判的韓國外交官鄭在昊(黃政民飾)前往當地營救,遇上國家情報院特工朴戴直(玄彬飾)。塔利班發出24小時死亡通牒,要求阿富汗政府釋放在囚成員,否則槍殺人質。由於談判對象和政治環境時刻在變,加上鄭在昊與朴戴直的性格與處事手式迥異,如何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便成了全片最大懸念。
《24小時救參行動》由《小森林》任順禮執導,電影改編自2007年發生的真人真事,當年23名韓國盆唐泉水教信徒無視韓國政府指引,為了傳教偷偷前往阿富汗,被伊斯蘭武裝恐怖組織塔利班捉拿成為人質。韓國政府出面協商,最終救回21名人質,仍有兩人被殺。
視線轉移救人英雄
當年事件在韓國掀起巨大爭議,有傳韓國政府向恐怖分子支付巨額贖金,又打破「不與恐怖分子協商」的國際社會原則,韓國政府直接與塔利班面對面談判,而且外界質疑泉水教的背景及前往阿富汗的目的等。
電影公司方面似乎洞悉題材敏感,並沒把焦點放在人質身上,輕輕帶過教徒被綁架的過程,而把焦點移到為了拯救韓國公民而孤軍奮戰的談判專家及特工身上,又嘗試平衡各方論點,包括提及政府曾計劃放棄談判,改以武力救人;另一方面,劇情提到教徒出發前曾簽下生死狀,人質被救出後韓國政府不願安排包機返韓,也提到人質被綁架期間,給家人留下感人「遺言」等。
槍戰舌戰同樣刺激
其實這個真人真事,值得拍成電影,達到記錄歷史的使命。在營救人質的過程中,政府與國民之間的矛盾值得探討,國家應否不惜一切拯救人民?站在外交立場上,既不能強硬又不能妥協,各種意見與感情交織一起。如果執著於事件的爭議性,戲中黃政民與玄彬化身救人英雄,美化及歪曲了綁架事件,或許才是導致票房慘淡的原因之一。
撇開內容爭議,若把焦點放在演員及導演的表現上,電影還是有可取之處。玄彬的動作戲最具瞄頭,攝製隊在疫下遠赴與阿富汗環境相似的約旦拍攝外景,玄彬在烈日當空下拍攝搏鬥、槍戰等場面,其中一幕講述他駕駛電單車衝鋒陷陣,場面緊張刺激。
扮演談判專家的黃政民,面對冷血的恐怖分子,演活了內心充滿恐懼,但又不能認輸的複雜心情。到了電影尾聲,黃政民與恐怖分子面對面協商一幕,他不僅背負着21條人命,還賭上自己及翻譯員李奉漢(姜其永飾)的性命,同樣令人手心冒汗。值得一提的是,曾演《非常律師禹英禑》的姜其永一改暖男形象,扮演貪生怕死的翻譯員,成為戲中唯一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