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玩具熊的五夜驚魂》 劣評爆紅有因 留伏筆拍續集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01日

【明報專訊】上周四在港上映《玩具熊的五夜驚魂》(Five Nights at Feddy's),於爛番茄影評網站只有不及格的29%專業評分,綜合觀衆評語卻錄得89%高分;2000萬美元(約1.56億港元)成本的《玩》片,首周末3天在美國大收逾8000萬美元,全球累計1.32億美元,已穩賺不賠,而且該片在美國戲院與串流平台Peacock同步,為何仍能吸引觀衆付費入場?

劇本多漏洞 驚嚇位預計之內

《玩具熊的五夜驚魂》講述《飢餓遊戲》男星祖舒克治遜(Josh Hutcherson)扮演保安員Mike誤傷以為拐帶孩子的爸爸後遭解僱,加上與阿姨Jane爭奪年幼胞妹Abby撫養權,Mike被迫接下通宵工作,到1980年代已關閉的薄餅店當看更,卻發生連串怪事。

此片改編自同名人氣電玩,又出過小說及漫畫,2015年已計劃搬上大銀幕;不過8年間換了製作及發行公司,導演也由《鬼怪屋》紀爾簡南(Gil Kenan)、《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基斯哥倫布(Chris Columbus),再轉為名氣遠遜的女導演愛瑪譚米(Emma Tammi)。後者剛入行時以拍紀錄片為主,直到2018年執導西部恐怖片《The Wind》受好評,引起專門炮製恐怖、驚慄類型的Blumhouse製作公司老闆積遜布林(Jason Blum)注意,認為愛瑪是可造之材,讓她執導之餘,也得到《玩》片電玩原創人史葛哥頓(Scott Cawthon)同意,一起編劇。

原著電玩遊戲以虛構的連鎖餐廳為背景,玩家扮演夜班員工角色,必須利用閉路電視、通風口等環境設施,保護自己免受機械公仔晚上施襲。換句話說,片中主角Mike愧疚小時候弟弟Garrett被拐,一直想透過夢境找到真兇;Jane姨不惜使陰招也要爭取Abby撫養權,藉以騙取政府福利;連環兇手其實是求職顧問等劇情設定,都是編劇另行創作。片中留了很多伏筆,足以拍前傳與續集,同時亦有很多沒解釋的漏洞,例如Jane在Mike家裏是否真的被機械公仔殺掉?若是,Mike跟Jane正爭撫養權,他豈不有嫌疑? Steve如何殺害孩子,再把他們的靈魂困在機械公仔以操控?為何身為警察的Vanessa一直知道父親惡行,卻不舉報?片中不少驚嚇位也在預計之內,效果減半,被影評人針對也非無因。值得一讚是選角用了祖舒克治遜之外,也有久違了的《笑傲同行》女星瑪莉馬斯達遜(Mary Stuart Masterson)演Jane;以《奪命狂呼》「殺人狂」馬修李勒(Matthew Lillard)扮演Steve,更是悉心安排,恐怖片迷的獨有共鳴。

原著電玩多粉絲 應節吸年輕觀衆

《玩具熊的五夜驚魂》縱有漏洞依舊大受歡迎,因原著電玩遊戲2014年發行後,累積大批粉絲,就像以前的《盜墓者羅拉》、《生化危機》,甚至今年另一賣座片《超級瑪利歐兄弟大電影》,不少觀衆都會好奇,所鍾情的電玩拍成電影,成績會如何。加上萬聖節檔期有助推高票房,《玩》片在美國又只列為PG13(13歲以下需家長指引),自然吸引一家大小捧場,擴闊觀衆層面。看恐怖片又是友儕熱門社交活動,亦以年輕人為目標觀衆,就算串流平台同步上架,也無阻三五成群應節入場。另外,《玩》片宣傳策略就像今年賣座片王《Barbie芭比》般奏效,好幾個月前相關廣告已頻頻在互聯網出現,預告片也清楚告訴觀衆內容,炒熱入場意欲;而且同期大片《花月殺手》及演唱會紀錄片《Taylor Swift: The Eras Tour》,跟《玩》片類型截然不同,不會構成競爭壓力。

《玩具熊的五夜驚魂》在美國首周末3天收超過8000萬美元,取代《奪命狂呼6》及《詭修女II》榮登今年最佳開畫恐怖片王,並締造多項紀錄,包括取代《無敵貓劍俠》,成為美國萬聖節最佳開畫電影;全球收1.3億美元,亦刷新《月光光心慌慌》以9180萬美元(約7.1億港元)保持5年不敗紀錄,成為Blumhouse旗下最佳開畫成績,以及第19部開畫冠軍恐怖片。確實,Blumhouse已成為恐怖片的一個品牌,炮製過《午夜靈異錄像》、《兒凶》及《國定殺戮日》系列;《訪‧嚇》、《接駁靈聲》及《人工殺姬》等更叫好叫座。《玩》片在劇本和處理驚嚇效果能更花心思,相信也可成為該公司另一經典系列。

上映日期: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