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尚未完場》 自己歷史自己寫 新版刪張敬軒鏡頭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06日

【明報專訊】今年3月底揭幕的香港國際電影節,放映了3齣港人執導的紀錄片,分別是許鞍華的《詩》、《大藍湖》曾翠珊拍攝《冬未來》,以及徐岱靈與祁凱達聯合導演的《尚未完場》;其中後者近半年在M+及個別戲院斷斷續續放映,累積不少口碑,但直到上月26日正式在高先及百老匯電影中心登場。紀錄片小衆,每日場次也不多,根據資料,現在放映的版本片長77分鐘,比起電影節版本少了3分鐘。據悉張敬軒亮相的部分全部刪走,翻查《尚》片正式上映前,官方社交平台表示,「就電影部份內容知識產權往後的使用,由於製作團隊未能與有關方面達成共識,即將在戲院或海外放映的版本,內容將有所調整。縱然決定令人惋惜,兩位導演仍然感謝張敬軒先生及英皇娛樂過去的支持,也感激張敬軒先生當年招待了歐德禮後人一家,促成一個美麗的歷史相遇」。

由皇都保育開始

《尚未完場》以北角皇都戲院保育行動為切入點,當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後,祁凱達開始發掘有關皇都戲院前身「璇宮」創辦人歐德禮(Harry Ordell)的過去,發現他不但聘建築師成就了坐落北角的漂亮建築;二戰後百廢待興的1950年代香港,其時這名年過半百的中年人,還引入很多國際知名音樂家在璇宮演出,包括小提琴家Issac Stern、鋼琴家Solomon Cutner、大提琴家Pierre Fournier、拉丁音樂人Xavier Cugat,又安排口琴家Larry Adler來港於皇仁書院舉辦演奏會。那年代香港大會堂遠未落成,據報可容納千人的璇宮,除了會放映國粵語和外國電影,曾演出《阿飛正傳》的老牌女歌手潘迪華,在片中受訪憶述自己及方逸華曾在璇宮登台。另外,中國民間藝術團也曾唱到璇宮,女高音周小燕參與演出;證明美麗舊香港,藝術方面能華洋雜處,也不理會表演者政治背景,雖然片中提及當時港英政府也關注中國民間藝術團來港,但至少沒制止。

根據資料,歐德禮是原籍俄羅斯的猶太人,1896年在埃及出生,上海受教育,曾到日本、美國;參與過一戰,1920年代定居香港,據悉踏足娛樂事業前,他做過股票工作,不過片中主要講述他創辦璇宮的經歷,對之前的職業沒多大篇幅提及,只說他到日本曾跳踢踏舞餬口。又指他原姓Obadofsky,怕被誤會為間諜,才會翻開電話簿找來較簡單的Odell。歐德禮太太Sophie出身富裕,是19世紀末居港法國猶太裔鐘表珠寶商Albert Weill的長女,香港大學轄下、被政府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Alberose,原是Weill家族的住所。張敬軒曾租住Alberose,片中最好看的一段是導演祁凱達追查歐德禮後人的下落,原意是知道他多一點前塵往事,可是歐德禮1975年逝世,子孫不在香港。憑鍥而不捨精神,祁凱達發現歐德禮兒子歐德爾(Albert Odell)從事電影行業,曾在電懋擔任總經理,又為邵氏工作3年。及後祁凱達追查到歐德爾兒子Kudin在新加坡居住,於是親自拜訪,可惜歐德爾已逝世,Kudin雖聽父親提及爺爺往事,但也所知不多。曾是電懋管理層的歐德爾,又在新加坡經營過錄影帶生意,有關他的資料或許遠比其父多。

媳婦Molly重遊舊地

祁凱達後來聯絡到歐德禮的媳婦Molly,後者曾住在Alberose,對已故老爺奶奶印象深刻,帶同兒孫來到香港,再訪Alberose,又到跑馬地猶太墳場歐德禮安葬之地,讓後代認識曾在香港留下過光輝足印的先輩。不過Molly等人與張敬軒見面的鏡頭,在新版本中全部刪走。2020年底,張敬軒應已租住Alberose,曾在社交網撰長文,提及Weill家族在港歷史,也提到歐德禮投資興建璇宮戲院;張敬軒在文尾說,「但願這些歷史足印,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被淡忘,反而會像品嘗一瓶佳釀一樣,回味悠長」。

片中說「自己歷史自己寫」,意指要爭取話語權,親自驗證過去,即使資料有限,但不發掘與保留,光輝歲月終究只會長埋黃土,落得遺忘的下場。其實有關歐德禮的片段非常有限,片中出現最多是一堆舊照片和剪報,頂多加插港台的舊訪問錄音,其實兩名導演已竭盡所能讓畫面顯得有趣和豐富;身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拍下的每一個影像,也許將成為未來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