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場】蒙古語電影《臍帶》 金雞影后巴德瑪演活腦退化母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10日

【明報專訊】蒙古語電影《臍帶》以一段母子關係開啟一場草原療癒之旅,獲2022年海南島電影節金椰獎最佳技術,唯一中國內地電影入選2022年第3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2023年獲荷蘭格林赫姆影展頒觀眾票選獎,又成為今年9月在港舉行的中國內地電影展2023開幕電影,同是今年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暨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系列配套活動「多彩中華民族電影展」開幕作品。

憑《擺渡人》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的曹郁任《臍帶》攝影兼監製,另一監製是華鼎獎最佳女主角姚晨。2015年憑《諾日吉瑪》贏得第30屆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的巴德瑪與遊牧電子音樂人伊德爾主演。電影講述蒙古音樂人帶患腦退化母親回到草原故鄉生活,因害怕母親走失,將一根繩子繫在自己和母親腰上,如臍帶般緊密相連,他在旅途上漸漸明白傳統蒙古人對生死看法。

記錄草原故鄉情懷

《臍帶》在內蒙古取景,由穿手工縫製蒙古袍的蒙古演員主演,說蒙古語對白,以蒙古風配樂,純天然捕捉無特效加工的畫面,呈現草原生活氣息。蒙古語中HUIS既是「臍帶」,也有「連接」和「傳承」共3種語意。

新銳導演喬思雪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土生土長,《臍帶》是她首部自編自導長片,「我想拍一部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新草原電影,把來自故鄉的味道和草原的哲學和思想保存在時間裏。拍這個電影還因我對故鄉的眷戀,以及對與親人告別的恐懼,探討我們與父母、故鄉與人和自然的關係」。

女主角性格取材患病爺爺

片中母親患有腦退化,行為如孩童般天真活潑,在草原上起舞、唱歌。兒子替母親洗頭、穿衣服、戴首飾,時刻確保母親在視線範圍內。身兼編劇的喬思雪的爺爺是腦退化患者,「我看着爺爺曾是那麼熟悉的人,但感覺他被『掏空』了。我還很愛他,只是再沒辦法跟他對話,我只能轉換心態和身分,把他當成小孩,他的狀態也確實愈來愈像小孩」。她筆下的腦退化病人與劇情,有真實感而體貼,輕盈而不過於沉重。

姚晨兼任戲劇指導

電影用大量篇幅描述母子之間的相處細節,飾演母親的巴德瑪演繹天真、樸素和溫暖。喬思雪表示第一次見巴德瑪,覺得對方就是片中的母親,身上有那種特別可愛、純真質樸的東西。飾演兒子阿魯斯的音樂人伊德爾,喬思雪最早是按照好友伊德爾的樣子創作,沒特別打算請他來演,因對方無演戲經驗。後來監製姚晨看到伊德爾一個音樂片段後,覺得這個男孩各方面都符合劇本裏兒子的角色,表示會在演戲上給予指導。片尾營火晚會與母親的一場重頭戲,伊德爾最後真情流露,相當感人。

喬思雪稱監製姚晨大部分時間都跟在劇組,主要給所有非職業演員指導表演,「尤其最開始幾場戲,姚晨老師幫助我們把演員的一些調子定下來,讓每個人清楚自己角色的走向」。《臍帶》11月23日在港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