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殺手》沉鬱暗黑 米高法斯賓達個人表演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21日

【明報專訊】自《七宗罪》後,導演大衛芬查(David Fincher)與編劇安德魯獲加(Andrew Kevin Walker)相隔28年再度合作,改編Alexis Nolent同名漫畫的驚慄片《殺手》(The Killer),今年9月入圍威尼斯影視主競賽單元,首映禮結束後,全場起立鼓掌7分鐘,觀眾反映熱烈。本月10日在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上架,首3天已錄得2790萬觀看次數,迅即登上英語電影收視榜冠軍之餘,「爛番茄」網站綜合243篇影評文章,《殺手》獲得85%高分,可謂叫好叫座。

暗殺失敗反遭追殺

《殺手》原本由派拉蒙電影公司發行,《七宗罪》男星畢彼特(Brad Pitt)主演,經過幾番變動,兩年前落入Netflix手上,男主角改由「磁力王」米高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擔綱,星味或許稍遜,演技不相伯仲。他憑《被奪走的12年》及《時代教主:喬布斯》兩度提名奧斯卡,但都鎩羽而回。《殺手》幾乎是他個人表演的獨腳戲,由冷靜沉穩演到火爆失控,最後臨崖勒馬,全片收放自如,且看能否為他在來屆奧斯卡,討回一個金色的公道。

電影講述專業而老練的職業殺手(米高法斯賓達飾),每次執行任務都做足準備工夫,今次到巴黎殺人亦不例外,苦候數天終於等到目標現身,結果在開槍一刻,遇上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功虧一簣,他冷靜迅速離開現場,轉飛多明尼加共和國,爭取時間會合當地女友,因他深知任務失敗的後果,就是被組織派員追殺,當他趕返家中,女友已遇襲重傷,他雖已作出最壞打算,但仍怒不可遏,明查暗訪後得悉行兇者資料,決定返回美國展開復仇行動。

他先到訪新奧爾良一家律師樓,殺掉組織接頭人哈吉斯後,再威脅秘書供出買兇殺人的客戶名字(克雷伯恩),然後駕車前往佛羅里達州,尋找襲擊女友的兇徒下落,當他擊斃其中一名黑人殺手後,隨即起程前往紐約,再把白人女殺手(泰達史雲頓飾)一併處決。最後找到克雷伯恩,代表整個報復行動,終於畫上句號。

觀眾期望出現落差

米高法斯賓達戲中不斷重複這段獨白:「依計行事,設想周全,不隨機應變,誰都不信,拿多少錢,做多少事.......。」反映他是個嚴守紀律、處事冷靜迹近冷血的殺手,從電影開場第一幕可見,他為等待暗殺目標出現,潛伏在對面大廈多天,就像一頭巨鱷匍匐,全程虎視眈眈,感覺相當壓抑。當他偶爾舒展筋骨,露出一身精鋼般肌肉,不難估計他為準備角色,事前做足工夫。

外國影評人對《殺手》讚不絕口,「爛番茄」85%高分已可見一斑,然而觀眾好感度卻每况愈下,截稿前已跌至59%,這個明顯差距反映影迷和影評人的口味,在大部分時間都難以一致,放諸本片相信與電影節奏及觀眾期望出現落差有關。《殺手》由擅拍暗黑動作片如《搏擊會》、《龍紋身的女孩》的大衛芬查操刀,預告片出現主角與殺手連場惡鬥,飛車槍戰場面不斷,為觀眾營造刺激假象。事實卻是,此片血腥暴力戲分不多,節奏亦非緊湊,米高法斯賓達的精彩演技才是最大賣點,偏偏因宣傳失焦而惹人誤會,白白浪費一齣好戲,令人難以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