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異鄉拍戲倍感孤獨 劉俊謙曾遇瓶頸 試寫劇本創新路

文章日期:2024年02月02日

【明報專訊】劉俊謙參演首部台片《小曉》近日在港上映,他難忘在台逗留半年,人在異鄉倍感孤獨。談到與此片金馬獎最年輕影后12歲林品彤合作,他大讚對方演技精湛,是天才演員。憑《幻愛》封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影帝的他近年發展不俗,自爆曾遇瓶頸,回想之前因疫情所有工作停擺,苦無發揮機會,自覺好廢,不過從未想過轉行,反而鑑於演員很多時很被動,開始嘗試寫劇本,為自己找多一條出路。

記者:柯美

12歲台灣演員林品彤去年憑電影《小曉》奪第60屆金馬獎最佳女演員,成為金馬獎史上最年輕影后。故事刻劃過度活躍症(ADHD)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林品彤飾)與媽媽薇芳(陳意涵飾)、小學老師保羅(劉俊謙飾)3人之間的微妙感情。導演靳家驊因港產片《幻愛》,注意到劉俊謙扮演渴望愛情,但不敢戀愛的思覺失調患者,單純背後卻隱藏着黑暗面,反差特質很適合演保羅角色,於是接洽他演出,造就劉俊謙首次參與拍台片。

香港無戲開 一口答應

劉俊謙稱當時正值疫情,「香港開戲量極少,我又沒拍過台灣電影,難得有導演找我演出,加上角色吸引,便一口答應,但逗留台灣半年期間,人在異鄉,難免有孤獨時」。他表示「保羅」表面像天使,對所有東西看似好好,對老師和同學關懷備至,背後其實隱藏很多計算,例如他和「薇芳」是否真心相愛才一起?還是人在異地感到孤單?又是否真的愛惜小曉這個學生,還是因為他與小曉母親搞瞹昧,要討好對方?他說:「戲中沒大篇幅交代保羅的背景和心路歷程,但他要穿插不同人物之間,場口分布比較散,在拿揑上有點難度,加上全片要講普通話,起初要狂練習地道人口音。」為演活台灣老師角色,劉俊謙事前跟當地老師一起上堂,從旁偷師。

港台拍戲方式大不同

首次和台灣團隊合作,劉俊謙覺得最大分別是工作方式,「香港人工作節奏好快又直接,台灣人溝通方式比較慢和仔細,有充足時間做前期準備。兩種拍攝方式,我也樂於接受,靳家驊導演不喜歡嗌cut,很多一shot過的鏡頭,亦不會刻意排戲,任由演員發揮,自然流露情感」。

劉俊謙大讚拍《小曉》時只得11歲的林品彤演技精湛,「我不覺得品彤是小孩,她是個專業演員,現實中的她不多說話,角色小曉患ADHD,兩者個性相差很遠,品彤卻可演活角色,所以她奪金馬影后是實至名歸,宣布獲獎那刻,我和陳意涵都激動爆喊,見證一個演戲天才誕生」。覺得林品彤天生吃這行飯?劉俊謙說:「這個我不敢肯定,但肯定她天生聰明又敏銳,很多東西她都知曉,一講就明,回想自己11歲時仍很幼稚,未知想點。」

林品彤和陳意涵戲中經常情緒失控、歇斯底里,反觀劉俊謙情感比較壓抑,沒宣泄渠道,更為吃力。他稱現實生活中,當有壓力會靠運動來紓緩,「入行以來一定有遇過不開心的事情,每個階段都有,未必一定關於工作,有時會質疑自己做得好與壞,可有存在價值?想到這裏就會不開心」。

追求意義 自覺經常不達標

劉俊謙近年發展不俗,參演的舞台劇和電視劇均備受讚賞,又憑《幻愛》登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影帝寶座,他自爆曾遇瓶頸,「演出好與否不是由別人讚賞和認同便足夠,我所追求是表演和創作出一些有意義的東西,這準則是來自我自己,我將目標定得很高,很多時覺得不達標,十分痛苦,若底線定得太低,就逼不出好東西來」。他笑言有時會將自己逼瘋。

問他哪個瓶頸位最難捱?劉俊謙說:「過去幾年疫情,我很想創作,無奈全行近乎停擺,沒機會發揮,覺得自己好廢,不單止我,全行都很痛苦,大家都找不到一個出口。不過我沒想過轉行,除了幕前表演,其他工作一竅不通。」他鑑於演員很被動,經歷疫情後,開始嘗試寫劇本,為自己找多一條出路。

髮型:Nick Lam@Orient4

化妝:Mon Chun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