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飢餓教室》 以斷食之名 探討親子與信仰發人深省

文章日期:2024年08月11日

【明報專訊】來自奧地利的《神蹟疑雲》導演謝茜嘉侯斯娜(Jessica Hausner),新片《飢餓教室》(Club Zero)由《愛麗絲夢遊仙境》華絲歌絲姬(Mia Wasikowska)主演,角逐去年康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最後鎩羽而回,但前衛老師以「意識飲食」之名改變學生思想,深信減少食量可對抗消費主義,而且環保減碳,卻走向極端,最後無可挽回,無疑是對家長的當頭棒喝。

「意識飲食」走火入魔

《飢餓教室》講述Novak小姐到精英學校擔任營養學教師,提倡新派「意識飲食」,教導學生用信念減少進食;聲稱食量歸零,不單可瘦身,還能保護生態、培養正念、終結萬惡資本主義,幾名學生在諾華老師帶領下,深信愈食愈墮落,愈餓愈快樂,情况卻逐漸失控。

片中兩男兩女學生最後對Novak言聽計從,走向最極端,離開家庭,成為斷食歸零堂一員;若Novak真的如邪教領袖,校長或家長就毫無責任?其實透過Novak傳遞的信息與學生的渴求,早已埋下「邪」教種子。Novak以斷食及冥想給學生勾勒出能自主與改變世界的圖像,本來共七名學生跟隨Novak,為什麽最後剩下四人?最初靠信念減少進食,各學生初嘗成功滋味,受到Novak讚賞,即使有人表示曾偷吃,Novak也會鼓勵與關懷。當去到斷食(或絕食),其中兩名學生率先「跳船」,認為有違常理,餘下五人則繼續。

學生家長各有問題

五名留下來的學生各有問題,編劇的鋪排也順理成章;其中Fred愛跳舞,Ragna參與跳彈牀運動,都需要控制體重;Novak宣揚的「意識飲食」理念,講求自主與意志,也幫助瘦身。Fred留校寄宿,父母遠在加納,只能靠視像溝通,加上患有糖尿病,感覺孤單,令他更依賴Novak。Ragna為了不被好友Elsa睇少,一度強忍飢餓;她的父親最早贊成Novak到校執教,到女兒走向極端才知道為時已晚,並把Fred與Novak私下看歌劇為趕後者出校的因由,反令學生更堅定追隨Novak左右。

Elsa家境最富裕,也最受父母寵愛,學習「意識飲食」後,從自主選擇中得到自由與獨立的感覺,開始反抗父親的干預,甚至逢吃必吐;片中她顯得最為極端,為顯示意志力多強,吞下嘔吐物的一幕,相信觀衆最看不下去。然而Elsa母親對女兒寬容,也是少數願意了解甚至實行「意識飲食」的家長,才會在最後一幕,當四名學生失蹤後,Elsa母親表示他們或者應該斷食,可能因此「找到」子女的世界。Ben家有單親媽媽,經常預備美味菜式給他,本最不服從Novak的指令,但他需要獎學金,也需要朋輩認同,最後加入,並成為堅實支持者。四人為了實踐及鞏固Novak提倡的信念,捨棄家庭,過去的價值觀,甚至肉身。患有糖尿病的Fred自覺不需要再打胰島素,險些喪命,也在所不惜。五人中Helen跟家人的關係較親密,聖誕假期到了瑞士滑雪,因而沒跟他們一起出走。

《飢餓教室》像寓言故事,發人深省,利用鮮明色彩建構異常乾淨的畫面,與嘲諷教育和環保空有形式、忽略現實與人性的劇情,形成強烈對比。片中Novak與學生(或信徒)都想證明選擇正確,能自主自由,以為可改變世界,反畫地為牢,在共生的同溫層裏看不清現實環境,變本加厲拒絕改變。

上映日期: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