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吃人參有理 偏寒脾虛補元氣

文章日期:2016年07月29日

【明報專訊】天時暑熱,大汗淋漓,竟然有人一邊抹汗,一邊食溫補的人參雞湯?豈不是熱上加熱?

韓國人認為,夏天大量流汗,易流失體內養分,大傷元氣,需要食人參雞湯「補一補」。崇韓一族紛紛跟風,但到底這夏天進補法,是否適用於香港人?

中國傳統一向以秋冬為適合進補的季節,但韓國人則習慣於夏天食用人參雞湯,材料包括人參、雞、糯米、栗子、紅棗,全屬溫性藥材及食材,真的適宜夏天食用嗎?

註冊中醫何慧潔說:「我最近真的有推介病人食人參雞湯!」她指,該名年輕男病人起初有腸胃炎,服食西藥處理後,依然持續肚瀉兩個月,消瘦了不少,亦常感到疲累,辨證發現他脾胃虛弱,處方補氣、健脾的藥物後,亦建議他烹煮人參雞湯食用,因人參補氣健脾,而糯米、栗子均有健脾作用,但烹煮前須先剝去雞皮,以免雞皮太肥膩,影響脾胃運化。

港韓氣候有別 熱底受不了

「人參,主要補脾、益肺氣,臨牀上需要處方人參的病人,多屬虛證、寒證,他們怕冷、少氣懶言、手足冰冷、疲倦沒精神。有時脾胃虛弱的人也會服用,尤其年紀大、身體較弱者,若年紀不太大,亦可用黨參。」何說。不過,韓國夏天不如香港般濕熱,故香港並不是人人適用。「人參雞湯偏向溫補,熱底人士未必受得了,但若體質偏寒、脾虛人士,則在夏天適合飲用。」

出汗後怕冷 人參養陽氣

至於韓國夏天流汗後進補的理論,又合理嗎?何慧潔說:「合理,一如中醫講『冬病夏治』,對寒性體質人士而言,夏天注重養陽氣,冬天則養陰氣。人參是大補元氣的中藥,有助身體養陽氣,令秋冬時比較不易發病。尤其香港人夏天時最愛開大冷氣、飲凍飲、食生冷食物,這些生活習慣都易損害身體的陽氣。『氣』是無形,是一種能量。有氣,人才可活生生地活動,若不夠氣,人會時常不夠精神,難以工作。而脾虛有時因不夠氣所致,脾胃猶如一消化系統,夠『氣』才有足夠能量運化,從而將食物轉化為營養,輸送至身體各部分,亦有助運化水濕,使濕氣不會積聚於體內。如脾胃之氣不足,身體無法吸收營養,以致疲倦乏力。」

花旗參益氣清熱

另外,她亦說:「臨牀上不時見有人因出汗過多,傷了陽氣,於是在出了一身汗後,反而怕冷、手腳不暖和、疲倦不適,這種人適合食用人參;但亦有一種情况是,因出汗過多而缺水、傷陰,身體感到愈來愈熱、疲累,這種情况則不適合食用人參,他們需要補氣的同時卻要清熱,反而用西洋參會較適合。」

參類有很多種,當中人參的藥效較強,古時更用來救治瀕死之人。何慧潔說:「古代有一方叫『獨參湯』,以人參煎水服用,可回陽固脫,當人的陽氣快將散失,即將死亡時,以一味人參把他救回性命。人參,好多香港人怕太燥熱。其實人參分好多種,如按產地分,產自中國吉林的人參名為『吉林參』、產自韓國的名為『高麗參』,鮮人參洗淨後乾燥者稱『生曬參』;經中藥炮製,蒸後乾燥者稱『紅參』。如紅參經附子等熱性中藥製過,較溫補及燥熱。但煮人參雞湯用的是新鮮人參,沒經中藥製,燥性較低,相對較平和。」

人參藥效強、較溫燥,如體質不適合者,食用後會出現口乾、口苦、身熱、生口瘡、脾氣暴躁、大便硬、睡眠質素差等上火、燥熱徵狀。故建議諮詢中醫師,確定體質適合才食用。一般人如有脾虛問題,想自行食用參類的話,何慧潔建議選擇黨參、太子參較安全。

黨參太子參較平和

參類有很多種,適用於不同人士。雖然性質有所不同,但共通點皆可補氣。想補氣,又怕人參太燥熱,可換以下參類:

黨參:性質比人參相對平和,功效以益氣補脾為主。

太子參:性質比黨參更平和,功效以補氣為主,小朋友亦適用。

西洋參:又名花旗參。性質與人參、黨參、太子參相反,偏涼;作用以清熱益氣為主,可用於氣陰不足之疲倦、口渴。

何慧潔提醒,參類不一定皆屬溫性,西洋參偏涼,適合熱性而又體質較虛的人士,例如因長期熬夜、休息不足而多虛火、易生口瘡、喉痛、易倦的人,故寒性體質人士勿混淆、錯用,可能造成反效果。

文:吳穎湘

插畫:謝偉豪

圖:資料圖片、吳穎湘

編輯:林信君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