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札記:用筆記下疑慮 主動問醫生

文章日期:2017年01月09日

【明報專訊】「病」是無可避免,當病到晚期的時候,除了想辦法治療疾病,更重要的是學懂如何展開對話。面對晚期疾病,親人之間的心情必定十分沉重,不知道應如何面對;嘗試找一個合適時機,坦誠訴說自己的想法,不用感到尷尬。要有效地面對困難,對話是不可或缺,更何况是關乎生死的抉擇。

醫院工作人員往往給人十分忙碌的感覺,可以與病人交談的時間不多,病人及家屬往往錯過了與醫生交談的時機;或者心裏有疑惑,想問醫生時卻又忘記了。患病往往令人方寸大亂,常常忘記自己想問想做的事,何不用筆記簿一一記下,方便將一些心裏的說話說清楚。

網上查不如親口問

現在資訊科技發達,病人及家屬想了解病情,上網可搜尋到不少資訊,但不是所有資訊都合適。當有疑惑或不明白的時候,可主動與醫生或醫護人員傾談,免得錯過了商討大家認同的治療方向。

家屬很多時喜歡將自己的意願加諸病人身上,忽略了病者的意見。若病者親人兒女較多,各人都可能有各自的想法。雖然通常出發點都是為病者好,但往往在自己的認知下,未必能對病者作出最好的抉擇。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及共同對話,往往能得出一些大家都樂見的結果。

來自各方的壓力在無形間形成,病者面對疾病的痛苦、死亡的恐懼;家人及照顧者面對失去親人的憂傷,以及照顧病者時生活上的變化,這一切都未必能獨自承受。透過醫護團隊、病人及家屬三方的共同協作,可以定出大家都樂見的晚期照顧方向。

如果病人想與家人及醫護人員提出自己心目中的晚期照顧計劃,可參考坊間一些網頁,例如「吾可預計」(acpe.cuhk.edu.hk)介紹有關晚期的照顧計劃,讓病人在仍有決定能力時,事先與家人及醫護人員計劃在生命晚期時希望接受的醫療護理照顧模式。公眾亦可到「賽馬會安寧頌」計劃網頁(www.JCECC.hk),了解更多安寧服務的資訊,以及參與計劃相關活動。

文:胡令芳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所長)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