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冒與戲仿之界線

文章日期:2017年01月12日

【明報專訊】好些年前總會在街上看到一些「疑似」知名時裝品牌的設計,仔細一看卻發現是刻意的惡搞,字型顏色統統一樣,只是將品牌的logo偷龍轉鳳,稍作改變。這些設計顯然就是要大家知道這是貨真價實的「冒牌貨」,並非要混水摸魚,開的是無傷大雅的玩笑,不過,當冒牌擁有了如正牌般的名氣,那又該如何看待?

時尚行業的生存,很大部分有賴於上流階級為了有別於大眾的需求,而high fashion的出現就正好滿足到他們的想法,畢竟昂貴的服飾和手袋皮鞋,並不是人人能負擔得起。在《盜版經濟》(The Knockoff Economy)一書中,法律和國際關係教授Kal Raustiala和Christopher Sprigman闡釋了這樣的「盜版悖論」。而每一季,因為得益於各種仿冒款式和山寨貨,平民大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更快地追上時尚的步伐,當中的階級距離漸漸被拉近。

仿冒貨 排長龍

來自紐約布魯克林的Davil Tran,在去年初成立了Vetememes,名字乍看之下怎麼有點眼熟?不就是和Demna Gvasalia的Vetements只差隻字嗎?有趣的是Vetememes最初只賣一款產品,是一件印有Vetememes白logo的黑色長雨衣,幾乎與Vetements的那件沒有兩樣,外觀上九成相似,只差那logo上英文字的分別,和價錢上Vetememes標價59美元,Vetements卻被炒賣至天價500美元,還要長期賣光。誇張的是,仿冒的Vetememes早前紅到去日本,開設了期間限定的pop up store,大排長龍的景象讓人嘖嘖稱奇,一個仿冒的品牌居然能有如絲的人氣,到底是消費者被混淆視聽,亦或他們明知是山寨貨,也要參一腳。

嘲諷主權文化

無可否認,Demna的爆紅就像是一個statement,登上Balenciaga設計師之位,更是讓他身價急升,彷彿有着「擁有這個品牌能代表不平凡」的意義。自家品牌Vetements設計就是一種hype,炒作出來的感覺,當然品牌中有不少設計感強烈的選擇,像是解構舊Levi's牛仔褲,重組出新的牛仔褲,剪裁帶點不稱身等。但另一邊廂,Vetements同樣愛玩「炒考」,將DHL、Champion等的標誌化為設計,沒有什麼剪裁,沒有特別的細節,就是簡單一件tee或衛衣,坦白說要抄襲絕非難事,如今印刷技術高超,Vetements給予了仿冒者無限的空間,然而這樣近乎二次創作的概念,帶出的是一種對主權文化嘲諷的口氣。

侵權?

Vetememes就是經過炒考再炒考後的產物,他對Vetements的模仿,就像是對權威的嘲諷,當Vetements的一件衛衣能索價幾千元時,時裝人追求的到底是什麼?創辦人Davil曾在訪問中說過Everyone wants to be recognized for what they're wearing,人人都想讓別人知道你在穿什麼,衣著是一種表達自己的statement,他只用了兩星期去成立品牌,對他而言是一種fun,全因Vetements當紅,這樣的二次創作才能大收旺場。如今品牌就像不停追隨着Vetements,定期推出新的設計,不外乎衛衣和tee這類能簡單仿冒的款式,價值較正牌平一大截,捧場客大有人在。但這不會涉及到侵權的問題嗎?站在Demna的立場可謂被「抄到上心口」,但他自己不就是這樣抄考DHL、Everlast嗎?有人曾問他會否控告Vetememes侵權,他回應相當歡迎Vetememes的仿冒,這沒有什麼大不了,因為該買Vetements的人還是會買,Vetememes的出現正好助長了正牌的名氣,與其要打敗仿冒的,不如選擇接受,甚至加入他們,藉此提升人氣,正是最好雙贏局面。

曾經惡搞不少名牌logo的Brian Lichtenberg,想當年將品牌的logo如Hermès改成Homies,也紅極一時。消費者顯然理解到這是一個仿冒的玩笑,也就樂在其中參與,Vetememes亦然。對比之下,內地明目張膽地運用民眾對外國品牌的無知,大肆生產冒牌貨,甚至興建「山寨一條街」,試圖混水摸魚,這樣的做法豈不是更為惡俗嗎?

查詢:Vetememes www.vetememes.com

文﹕葉伊霖

圖:品牌提供

統籌﹕John Wan 

編輯﹕蔡曉彤

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The Bu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