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61) 妙手仁心2017

文章日期:2017年03月20日

【明報專訊】《妙手仁心》,一輯差不多廿年前的電視劇最近深夜重播。劇集雖舊,但仍有不少捧場觀眾。聽說不少醫生和醫學生都因為受到故事的感染而投身杏林,香港的兩所醫學院可能要感謝電視台多年來的免費宣傳!

我發覺有關醫生的電視或電影,故事總有幾個共通點。一、醫生大多是靚仔靚女;二、醫生喜愛夜蒲,是酒吧或高級會所的常客;三、醫生的工作充滿挑戰性,每天面對的不是生死搏鬥便是罕有的奇難雜症;四、醫生都總是妙手仁心。

真的嗎?

在現實世界中,醫生都是普通人,沒有天生一副明星相。或許有少數醫生像程至美或Jackie Tong,但脫下了醫生袍後,大部分醫生與一般市民無異。

醫生喜愛夜蒲嗎?其實畢業後的首七年相當艱苦。捱過了第一年on call 36小時實習的非一般人生活後,接着便是六年的專科訓練。除了長時間工作外,放工後更要自修或上課,必須「過五關斬六將」才能取得專科資格。這又何來時間流連酒吧夜蒲呢?

醫生工作欠戲劇性

其實醫生的工作並不是每天都與死神周旋或處理奇難雜症。相反,大部分醫生每天都是重複地照顧老弱或長期受病患困擾的市民。這類工作絕對沒有電視劇集所描述那般緊張刺激,甚至有年青醫生向我反映,覺得照顧這類病人沒有多大滿足感。可惜這些既平凡又真實的情况欠缺戲劇性,很少會被用作劇情。我藉此向有志從醫的年青人呼籲,你們對行醫的熱誠不應放在個人滿足感上,成功醫治疾病並非必然,其實只有少數的病人可以痊癒。你願意照顧那些長期病患、藥石無靈的病人嗎?你可以忍受病人情况不斷惡化而你又束手無策的無奈嗎?

調查:逾半青年醫生感沮喪

我有幸到過世界不同地方,去了解他們的醫療制度。不是賣花讚花香,相比下香港的醫療水平及醫生的專業精神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可是成功卻是成功的最大敵人,社會大眾對醫生的期望不會下降。很多研究指出,超過半數的年青醫生感到乏力及沮喪。這並不是他們不願意刻苦,而是那種不容犯錯、長期被要求有好表現的壓力令年青一代喘不過氣。妙手,可以透過不斷的訓練而達到。仁心,卻會在不知不覺間被繁瑣、因循的工作或挫敗漸漸磨蝕。

妙手仁心,既是我輩的信念,亦是孫悟空的金剛箍。有多少醫生能夠堅持到底?

話說回來,那些年我也有追看這套電視劇,當時我還是年青一輩的醫生。廿年後,經歷了許許多多的洗練,重看劇裏的許多情節,又是另一番體會。

後記﹕有同事問我,在眾多角色中印象最深是哪一位?我想,是急症室高級醫生黎國柱了。因為他非常表現到醫生的一個特性,就是十分我行我素,人物性格非常明顯。想當年,我們都會以師父為模範和學習對象,行事為人每每以師父為榜樣,醫生因而較有個人風格。現今醫療則較重視企業文化,做人處事以醫院守則和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為依歸,除了提供整體上有質素的醫療服務外,醫生的個人特色較以往已相對模糊了。

作者簡介: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文:陳家亮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