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四氣五味 按季節擇食 春日好薑 驅寒養生

文章日期:2017年03月20日

【明報專訊】要防止疾病來襲,首先需要改變的是飲食。相傳活到一百零一歲的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就深明飲食對養生的重要:「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說:「善食者養生,不善食者傷身。」可見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良好飲食習慣是健康防病的重要元素。吃得健康,便能找到長壽之路。

戒兩大害:凍飲、加工食品

選擇食物的基本原則是和暖、新鮮、易消化。

現代人都缺乏戒口的知識,這顯然是一大問題,正所謂病從口入。首先,戒清冰冷凍飲,不要進食加工及腐壞的食物。食物一定要新鮮,這是重要原則。如果你重視體內陽氣,請戒清所有冰飲凍茶,這是身體健康的一大關鍵。很多女士受婦科疾病之苦,大都是因為凍飲傷害了子宮。凍飲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直接降溫的快感卻慢性地損傷了脾陽,脾胃運化功能變差,內濕便日漸加重,濕為陰邪,易傷陽氣,身體更見疲倦。濕邪日久困在身體成為致病因素,胃病、皮膚病、關節痛等都可以由濕邪引起。

加工的食物亦要避免。商業社會,為求速度和利益,卻忘了健康本質。為了方便和吸引消費者,都加了很多化學成分,如人造色素、香料、防腐劑等,腸仔、火腿、午餐肉等加工醃製食品,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為致癌食物。至於水果及蔬菜,理應多吃一點,但為防止農藥殘餘物太多,建議食前浸泡一小時以上,方才安心食用。

脾胃要早唞 夜飽損壽

在飲食時間上,當然要三餐定時,夜晚不要吃太多,因夜飽損一日之壽,請戒掉消夜,日間可進食多點,以應付一天的工作,晚上則減進食分量,讓脾胃早點休息。

若想了解更高層次的飲食養生技巧,便要認識食物的四氣五味屬性,配合適當的體質,才能掌握飲食養生的精髓。

現代西方營養學對飲食的認識,以六大營養素基礎:糖、脂肪、蛋白質、水、微量元素和維他命,單純只有物質的基礎,這顯然是不足夠。中國養生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充滿着養生智慧,現存我國關於食物養生的論著,共有一百一十三種五百八十六卷。如何吃得更加健康,我們要深入了解食物的屬性:四氣、五味與歸經。

辛味食物助陽氣升發

四氣即寒、熱、溫、涼。根據《黃帝內經》寒者熱之,虛則補之的理論,虛寒體質要戒掉寒性食物,日常需配合溫熱性食材方為有益。五味即酸、苦、甘、辛、鹹。例如寒性體質應多吃些性溫味辛的食物,辛味有發散陽氣的功效;又例如春天養生原則是多吃辛味食物,有助體內陽氣的升發。正如醫聖張仲景所云:「飲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病相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

■中醫食療

薑棗茶 改善手腳冰凍

想溫暖體質,改善脾胃的虛寒,可選擇歸脾胃經、屬溫性的生薑,多加配對。食療在飲食養生的運用上,不論是用於食補或藥膳,都不應單從名貴、稀有出發,而是着眼於是否應用恰當。

如果你經常飲奶茶、咖啡,倒不如轉轉口味,改飲中式茶療,在辦公室冲泡薑棗茶,既好味又健康,能溫暖脾胃。平時脾胃不好、手凍腳凍,女士月經期後就更加適合了。

薑解毒 大棗補氣血

生薑既是天然食材亦是藥物。老生薑多用作調味,嫩生薑則多用於食材烹調。生薑性溫味辛,歸肺、脾、胃經,有「止嘔聖藥」之稱,入藥始載於二千年前的《名醫別錄》,為薑科植物薑的新鮮根莖,各地均栽培。切片生用、搗汁或煨用都是常用方法。常用於風寒性感冒、胃寒、肺寒咳嗽;溫中止嘔;解魚蟹等海鮮的毒性,並能解烈性中藥如生半夏、生天南星的藥毒等。

大棗性甘溫、入脾胃經,是自古以來藥食兩用的代表食物之一。《本草綱目》將棗列入果部的五果類(桃、李、梅、杏、棗),《神農本草經》將大棗列為上品,具有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養血安神的功效。《本草綱目》記載:「棗為脾之果,故脾病宜食之。」大棗可鮮食、乾吃及煮粥,還可加工成蜜餞、醉棗等。很多人都喜歡吃棗,好像年糕、八寶粥、大棗粥。在中國很多女士坐月時都會用到大棗去產後調理、補益氣血。長服有「一日食三棗,百歲不顯老」的養生功效。

◆薑棗茶

材料:生薑三片、大棗去核三枚

做法:將生薑、大棗放入壺中,用沸水冲泡二十分鐘後可飲用,可反覆冲服

功效:健脾和胃,補益氣血

文:鍾啟福(註冊中醫)

編輯:王翠麗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