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頓啓示錄

文章日期:2017年09月07日

【明報專訊】在港澳兩地受到強勁颱風天鴿侵襲後不久,美國得州的休斯頓也受到颶風哈維的侵襲,引致大規模的水浸、嚴重的財產損失和人命傷亡。

話說休斯頓位於流動緩慢的河口邊上,1830年代由來自紐約的房地產投機分子開發起來,將沼澤抽乾然後蓋樓。雖然自開埠以來頻繁發生水災,但仍然無阻拓荒者的熱情。憑藉發展是硬道理這信念和寬鬆的法規,休斯頓在短短一百多年間發展成美國第四大城市。世界石油工業的基地、全球最大的醫學中心、連太空船和火箭都要在這裏升空。可是發展真的可以無止境、城市人口真的可以不設上限嗎?當愈來愈多原本像大海綿一樣吸水的天然濕地被抽乾填平來蓋房子、停車場和商場以後,颶風引致的大水除了淹沒這些建於濕地上的建築物,還能到哪裏去呢?

抽乾濕地建屋 遇大水不堪設想

回頭看香港,在僥倖逃過天鴿之劫的幾天後,特首委任「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希望帶動公眾辯論房屋土地問題,其中22人為非官方成員,裏面有多名曾公開表態支持發展郊野公園、更有一個提出要填平船灣淡水湖來起樓的「智者」坐鎮。支持發展的各路人馬都來齊了,偏偏沒有邀請任何環保人士加入。想着休斯頓的遭遇,我想向這位「智者」請教:如果將原來儲水的水塘填平然後在原地興建可以容納幾十萬人口的新市鎮,當颱風引致山洪暴發時,大水除了淹沒這些樓房外,還能到哪裏去呢?

偷換概念的建議 為發展開路?

該專責小組剛於本文見報的前一天舉行了第一次會議。會未開,先由多個支持發展的「智庫」打響鑼鼓、為發展開路。看見長春社貼文說有「智庫」提出把耕作活動硬生生搬入郊野公園內,現有的農地就釋放出來蓋樓,再進一步建議放寬郊野公園的用途以迎合如水耕一類的現代農業技術發展,並美其名將這條偷換概念的「屎橋」稱為 「三角短傳」。 計我話,「三角短傳」太轉折了,倒不如來個「單刀直入」,立即開發面積達九個維多利亞公園那麼大的粉嶺高爾夫球場吧啦。

最後,想在此向杏花邨、鯉魚門和大澳受風災影響的居民致意慰問。你們面對氣候變暖帶來的極端天氣,首當其衝。只是奉行「發展大晒」的政府對你們的苦難視而不見。 

文﹕彭凱恩

圖﹕綠色和平

gogreenhongkong.wordpress.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