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精誠:傳奇歐亞混血家族 為杏林出力

文章日期:2017年09月11日

【明報專訊】前文述及來自英倫、南洋、中國大陸和本土培養的多位大醫,跨越中西文化,共同為本港醫學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孫中山謂「政治是眾人之事」,其實醫學亦然﹕醫學發展憑藉的不僅是杏林大國手,也離不開慈善家和各界賢達的鼎力支持,以及整體社會的開放,對外來族群的包容,才能帶來知識的交流和人才的匯聚。筆者的摯友Jill Gallie(née Zimmern)女士,以及她的四位姊妹(Elizabeth、Barbara、Carol和Soupie),正是與港大醫學院淵源甚深的慈善家,出身傳奇的歐亞混血家族。她們的外祖父便是羅旭龢爵士(Sir Robert Hormus Kotewall),而我的外祖母更一度當他的私人秘書,或許就此給Jill和她的姊妹跟我倆家結下半世紀的緣分。

說起香港的歐亞混血兒,最為人熟知的當屬出身荷蘭猶太裔的何東爵士(Sir Robert Hotung),與他同期的還有東華三院主席冼德芬(Stephen Hall),羅文錦家族奠基人羅長肇(Lo Cheung-shiu),中華總商會主席陳啟明(George Bartou Tyson)等,都有歐裔血統;但也包括非歐裔與華裔的混血,主要為印度裔、帕西裔的後人。

帕西富商首數麼地爵士(Sir Hormusjee Naorojee Mody),前文提及港督盧吉發起創立港大,他曾積極響應捐出巨款,而今港大陸佑堂前立有銅像為之紀念;以及戰後為抗擊肺結核病作出巨大貢獻的律敦治(J.H. Ruttonjee),律敦治醫院即以其名。

與醫療、教育尤其有緣

羅旭龢爵士兼有帕西族、歐裔和華裔血統,他自幼受中西兩種文化薰陶﹕除了在皇仁及拔萃男書院接受英式教育,也在家跟老師修習國學。雖然他沒有讀過大學,全憑自己的奮發和才能脫穎而出,在政府內屢獲重任,尤其是在1925年省港大罷工中,他竭力在粵港政府之間斡旋,反對武力鎮壓,並設法在罷工過後為香港經濟紓困,顯示出過人的政治手腕。

在早期的香港社會,歐亞混血顯得極為獨特,也不免遭到排擠,他們守望相助,往往互相通婚。施玉榮(Francis Zimmern),Zimmern姊妹的父親,同樣出身德裔混血的施氏家族,他曾任港交所主席,為推動香港證券業國際化,奠定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而功不可沒。他的弟弟Archibald曾任香港最高法院原訟庭法官,他的堂兄即拔萃男書院前校長施玉麒牧師(Rev. Canon G. S. Zimmern)。

羅旭龢家族與醫療和教育尤其有緣﹕港大校長寓所(University Lodge)外的旭龢道即以羅旭龢命名;他的千金羅怡基(Bobbie Madeleine Florence Kotewall)是香港公認的教育家,聖保羅男女中學前校長,1971年獲港大頒授法學榮譽博士;他的女婿蔡永善(George Choa)則是港大醫學院戰爭時代的畢業生。

蔡永善及其兄長蔡永業(Gerald Choa),出身歐亞混血的蔡立志家族,都是當之無愧的大醫﹕蔡永善是提倡鐙骨切除術的先驅,他的慷慨仁心與精湛醫術相稱,於1968年贊助創辦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致力協助聽障人士改善聽力,資助聽障兒童的教育,該會並以他的名義設立「蔡永善醫療基金」,關懷基層聽障人士。蔡永業則為中文大學醫學院的創院院長,曾任醫務衛生署長,更是港大內科的名師之一,前文提及多位醫學前輩楊紫芝、余宇康和曹延洲都曾師從於他,他不僅以淵博學識深得學生敬仰,其細膩幽默的風格尤其為弟子所懷念;他還為本校創校大醫何啟撰寫了《何啟的一生及其時代》。

Zimmern姊妹的父親逝世後,她們的母親Helen Zimmern女士成立了施玉榮基金,於2002年在瑪麗醫院成立施玉榮心臟專科中心;Jill於2007年資助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的研究項目,並以雙親名義捐贈施玉榮伉儷基金教授席(民眾健康);2008年,她們的表兄Ronald Zimmern醫生為紀念外祖父也捐贈設立羅旭龢基金教授席(公共衛生學),並以母親施羅艷基(Doris Zimmern)的名義捐贈社區兒童健康教授席,專門支持社區兒童健康,為較受忽略的學術領域增添力量,又設獎學金支持港大和劍橋學生交流;以及為港大法學院和醫學院聯合成立醫學倫理與法律研究中心提供資助。

以華人自居 視香港為家鄉

家族中名人輩出,聲名顯赫,父親又身為港交所主席,但她們從不覺父母對女兒的驕縱溺愛,相反總是鼓勵她們面對挑戰,當Jill和妹妹Soupie初到港交所工作時,成為整個交易大廳裏極少數的女性「出市仔」(floor trader),憶起這段年輕歲月,她倆覺得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磨練﹕「母親總是說,男孩子能做到的,女孩子也一樣。她從不會因為我們是女兒身就降低期望,每一個人的人生都要奮鬥,女孩子也不例外。」體會世間百態,經歷人情冷暖,而能帶來心靈的豐富,也造就了Jill對人親和,處世樂觀的性格。

羅旭龢身為混血,精通雙語,學貫中西,但畢生以華人自居,她們五姊妹也和外祖父一樣,操一口地道粵語,熟知本土風俗,熱愛香港文化,視香港為家鄉。其實,她們的兩位伯父,Andrew和Ernest都在日軍攻佔香港時加入義勇軍,為守衛香港而陣亡。每一個香港人,不分天南地北,新來乍到,都同樣以這座城市為家,盡情投入這個文化熔爐,憑才能和智慧奮發上進,為自己爭取更好的生活,為後代開創更好的世界,什麼是香港精神?或許這就是答案。

文:梁卓偉(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唐明(特約作者)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