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代精神:輕生有迹可尋

文章日期:2017年10月16日

【明報專訊】近日發生連串年輕人輕生事件,令人慨嘆可惜之餘,也令人反思究竟輕生是否有迹可尋,能否及時阻止?

在精神科的角度看來,輕生的人在最後的日子大多數會有一些舉動。可是這些迹象往往不太明顯,再加上其他人總會有「年輕人怎會死」這種想法,輕視了青少年求助的信號。

那麼,在這個世代,年輕人輕生的迹象其實是什麼?

發表負面情緒 把珍惜東西送人

首先,考慮輕生的人通常都會經過一輪掙扎,所以他們都會嘗試找方法求救。現今網絡已經是青少年社交的主要部分,而且隔着屏幕,人們普遍比較勇於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在社交網絡看到年輕人發表負面情緒,千萬不要只當他們在「強說愁」或「引人注意」,而要認真關心他們的感受。另一方面,他們也可能在網上尋找一些心理輔導的網頁,希望疏導自己的情緒。因此如果發覺年輕人突然對心理學或精神科有異常的興趣,也要適當地問問究竟。

當輕生的念頭愈來愈具體,受困擾的人會開始為自己的離去作出預備。他們可能會忽然聯絡很久沒見的人,而現今的聯絡方式太多是透過手機短訊。他們亦會把自己珍惜的東西送給別人,作為紀念。接着,受困擾的人會開始在網上研究不同的輕生方法,對新聞的輕生報道感到很大興趣,而且開始實驗輕生的可行性,例如在高處張望、偷偷儲起藥物、收藏利器等。

情緒忽然變好 留下最後說話

到實驗完成,一切準備就緒,決定了何時和怎樣輕生時,情緒受困擾的人可能會反常地感到輕鬆。所以當發現年輕人情緒由低落忽然變得好起來,身邊的人更加要留神,這是真正的情緒好轉,還是更大危機的序幕。而決意輕生的人往往會留下最後的說話,所以當「我去死了」、「我先走了」、「不再會煩到任何人了」、「再見了」這些留言出現在網絡、短訊、言談之間,就是一個確實的警號,必須立即行動。由留遺言到實行的時間,通常短之又短,輕生者會刻意讓別人找不到、制止不到,所以接下來的行動十分關鍵。

如何正確地伸出援手,很值得詳加說明,將會於下期探討。但在此先要奉勸一句,千萬、千萬不要以為可以自行幫助一個有意輕生的人,即使家人可以安排人手24小時看守,沒有專業支援,輕生風險往往不會降低。立即尋求專業協助,再跟隨建議接受治療,才可以有效地拯救有意輕生者的生命。

文:傅子健(精神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