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腑之言:出入自由的可貴

文章日期:2017年10月16日

【明報專訊】數月前因運動受傷而導致右腳骨折,由於傷患處不能直接受力,所以除了要佩戴一個笨重的腳托外,還要利用一對手杖走路。平常覺得簡單不過的生活動作,受傷後就變得步步維艱。周末不用工作的時候,終日只能在家休息,以避免出入遇到的困難和不便。這是我第一次經歷到因身體的毛病而長時間不能外出,那種像「坐監」的感覺真的很難受。

患肺病帶氧氣瓶 卻不准坐巴士

然而,這些輕微短期腳傷的小小苦楚,相比於因各種長期肺病而導致慢性呼吸衰竭病人天天所受的折騰的程度,只是九牛一毛而已。由於身體長期處於缺氧狀態,病人連簡單的生活動作也缺乏氣力,還會因心臟長期負荷過量而增加死亡風險。病人每天在家中和睡眠時使用長期氧氣,一些仍然經常外出甚至工作的病人,醫生會處方攜帶式氧氣裝置予他們以便外出使用。然而,至今公共巴士仍然不准攜帶氧氣瓶的人士乘坐。由於無法使用較便宜的交通工具,經濟負擔會令他們拒絕參與復康治療及盡量避免外出活動,以致在健康的限制外,再添加多個無形枷鎖。由於肺部復康治療和適量運動對於很多慢性肺病(例如「慢阻肺病」)患者都有裨益,因此讓他們自由乘搭各種交通工具出入是十分重要。

這些氧氣裝置,真的對其他乘客構成很大的危險嗎?相關法例又是否有修改空間呢?當中會否源於對氧氣裝置的誤解和對病人權益的漠視呢?這些可能都是各個相關政府部門和公共交通營運商需要正視和反思的課題。

本地三個胸肺呼吸科專業組織(香港胸肺基金會、香港胸肺學會、美國胸肺學院港澳分會),將於本月29日於沙田香港科學園舉辦一個名為「『氧』生之道自由齊邁步同樂日」的活動,去喚起香港市民對於這群需要氧氣裝置以維持生命病人的關注。除了醫護和專職醫療人員外,還有病人組織、義工、慢性肺病患者及他們的家屬參與表演、展覽和攤位遊戲等活動。此外,為了增加大衆的注視,當日還會有新聞發布及記者招待會。

可能大家會覺得,自由走路和呼吸是人生理所當然的權利,然而這權利並不一定是永久。除了要好好去珍惜目前所擁有的生活和珍惜健康外,我們亦可想想,這個社會可否對沒有這般幸運的一群給予多些支持和包容。

■「氧」生之道自由齊邁步同樂日

查詢:9090 5751 / 2549 7744

文:陳偉文(香港胸肺基金會副主席、呼吸系统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