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親頭頸腰腳 小心陽痿不育

文章日期:2017年11月14日

【明報專訊】上周二剛過「立冬」,意味着冬季已正式開始了,天氣逐漸轉冷。數一數冬季節氣有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而冬天的特性是「天地閉藏,水冰地坼」,此時陰盛陽衰,從自然界萬物生長的規律來看,冬天是萬物閉藏的季節,各種生物都把陽氣潛藏,等待來年春天的來臨。冬季屬腎,性寒,故補腎、收藏好陽氣是本季的養生重點。

冬季養生,身體有幾個位置冷不得,要重點防寒保溫。

室溫宜維持20℃至24℃

立冬後天氣漸冷,室內溫度最好維持在平均20℃至24℃。若室溫過低,會降低血液循環功能,影響呼吸道和心腦血管,令抵抗力下降。但若室溫過高,造成室內及室外的溫差過大可誘發外感、咳嗽。外出時必須帶備外套,衣服要貼身而保暖,主要原因是背主陽,是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地方;而腎陽是人體陽氣的根源,「腰為腎之府」,若腰背受寒,則牽連「先天之本」,容易引起腰痛、尿頻、陽痿及生殖能力變弱。保持腰背溫暖,可固腎強腰,提升正氣。晚上用雙手搓腰部,用熱水袋外敷腰部半小時,長遠有溫補腎陽的功效。

寒氣積聚 血不通肌肉痛

冬季特別要注意保暖的部位,除了腰背之外,頭部、頸部和雙腿亦同樣重要。頭部乃諸陽之會,即陽氣最盛的匯聚處,而頸部上承頭顱,是把心臟的氣血供給頭部的通路,冬天頸部不能受寒,當體內寒氣積聚,血液流動便會不足,引起肌肉疼痛收縮,所以冬天是中風的好發季節,嚴重可影響生命。這是個最凍不得的地方,因此,小孩、長者及慢性病人士,在冬天出門時要十分注意,必須戴上帽子及圍頸巾,抵禦寒邪入侵體內。

寒從腳生 穿襪泡腳保暖

俗語說:「寒從腳生」,雙腳保暖是很重要的環節,但它遠離心臟最遠,保溫性能差,尤其是準備生育的女士,很多月經不調、不孕患者,或容易流產的女士,平時就是沒有保暖好雙腿,不論冬天或冷氣大的地方都穿裙子或短褲,以致寒從腳生,寒邪直入胞宮,子宮受寒則受孕功能下降。因此,冬季一定要穿著襪子,不要穿短褲,晚上用薑水泡腳,起到保暖散寒祛風的作用。老人們則特別注重膝部保暖,可預防膝關節病變。  

陽光下運動 做好熱身

另外,俗語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事實證明,運動能改善心肺功能,提升新陳代謝,溫煦身體,健康有益。由於冬天寒盛,過冷會損傷人體陽氣,故運動的時間適宜在早晨日出以後進行,因日出後有太陽之溫暖保護,有溫通氣血的作用,在室內活動鍛煉,可減輕外間空氣中污染物對肺部的影響,所以冬天養生,必待日光。而運動鍛煉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熱身活動,好讓身體的陽氣徐徐提升。循序漸進的運動量,能使經絡漸漸暢通,肌肉、韌帶的靈活度提升,有助減低運動損傷,免生意外。

冬季運動量不需要過大,全身性運動可選氣功、太極拳,心肺功能鍛煉可選擇慢跑。年輕人可按自己能力,在戶外鍛煉,而年紀大的,寒冷時則不要選擇往戶外,可留在室內做運動。其間也要穿著外套,以免出汗後更容易受寒。

進補大好時機

此外,經常聽到「秋冬進補,來年打虎」,大家又稱之謂「補冬」,秋冬季節陽氣不足是給予身體進補的大好時機。傳統理論認為,虛則補之,秋冬進補可平衡陰陽,提升氣血,陰血不足者可以滋陰養血,陽氣虛弱者可以溫補陽氣。但在進補時需要根據自身體質來選擇進補方法,那就不僅能固本培元,還能增強身體恢復能力,充實體內的陰、陽、氣、血,有效改善各種慢性病及亞健康問題。

冬天應早睡晚起

冬季寒邪最盛,如果不注意日常起居飲食細節,損傷了陽氣便容易生病。《黃帝內經》常教人冬天時要早臥晚起,道理很簡單,因為冬天晚上寒邪更盛,繼續活動會加倍損傷體內陽氣,體內臟腑功能更會被擾亂。另外,體質虛寒者不可食用屬性寒涼的食物,進食了便會導致脾胃功能受損,容易出現胃痛、腹脹、嘔吐、腹瀉等表現。這亦意味冬季應該多吃一些溫性食物,來補益人體虛弱的陽氣,抵禦外界的寒氣,好像薑茶、桂圓茶等都是冬季合時的驅寒茶療,尤其適合虛寒人士。

■中醫貼士

過量進補易生瘡 甜蜜桂圓茶益腎

冬季應該多吃一些溫性食物,在均衡飲食基礎上,適當增加溫補陽氣的食物。因為在冬季人體肌膚、汗孔處於閉合狀態,如果補益太過,導致陽氣過剩,陽氣無法宣散,很容易使熱鬱於體內出現內熱的病證,如火鍋、燒烤次數過多會導致暗瘡和口瘡。在進食補品的同時,大家不要忘記陰陽平衡對於養生的重要。補陽亦有技巧,足夠便可以,不要盲目。

■杞子桂圓茶

材料:枸杞子 3錢、桂圓 3錢、蜂蜜 適量

做法:枸杞子和桂圓放入沸水冲泡,待微溫後加入蜂蜜調味即可,每天1杯

功效:養肝益腎,補血明目

文:鍾啟福(註冊中醫師)

圖:資料圖片

編輯:林信君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