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徹中西:解憂治「病」

文章日期:2018年02月05日

【明報專訊】今天一名60歲女士到診,一年前她來求診時說睡得不好、經常頭暈,而早前已經痊癒。她說今次已連續兩星期感到口乾口苦,沒有流鼻水、喉嚨痛、痰等徵狀,大便也正常,身體其他方面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是睡覺比之前差了點及肩膀疼痛。我看了她的病之後,就對她說:「沒有什麼問題,只是現在有心事,想得太多,所以口乾口苦。」病人於是愕然承認,最近她家裏的確有問題困擾着她。

口乾口苦 眼神不定 看出心緒不寧

她離開之後,跟診學生就更加驚訝,問我怎麼知道她被心事困擾?因為病人沒有說出來,只在把脈時有弦脈,看出她緊張,並沒有其他可見迹象,並且我也沒有問過病人什麼資料。我解釋說這個診斷很容易,口苦是因為膽熱、肝火或濕熱。病人全無肝火徵狀,而舌苔不多不膩,亦不是濕熱。膽熱在短短兩星期發生,再加上看到病人的眼神和眼睛轉動,就可以知道她有心事。當然還要病人認證,未問而知者則可確信。診斷後可以使病人放心,讓她不需為懷疑其他病而憂心。

「無病呻吟」 或誤當精神問題

身體病患,西醫有大量知識供參考分析。不過,身體可以因很多問題而病苦,未必可用西醫檢驗方法找出來。這些病苦,常常不是由身體問題或病變所引致,當醫生找不出肉體病變,不知不覺就誤作精神問題處理。

很多原因可以導致身體不適,甚至病苦,例如在面對環境變化時產生的健康紊亂,身體未及適應以致出現自我平衡偏差;有時亦因為面對突發狀况時血液循環未能作出即時的調整,輕則出現心悸,重則可能缺血中風。健康紊亂也可以是由於身體調整模式累積性不良,導致神經傳導不佳;另外亦會因過往飲食習慣,令身體內部流離雜質,令腸道內的生物組態受影響或變壞。

各種過度偏差反應,生理或心理調整變化大,都容易出現問題。雖然身體仍在未病狀態,但是調整阻滯,混亂無序的精神及心理狀態,令自我調整變得無定向,隨後都有可能出現更多問題。

很多健康紊亂症,會在身體和心理表現出來,中醫循證候看得出很多方面。中西醫大概是要把西醫對身體細微組合的知識,結合中醫的辨證方法,連結起來了解各問題。

文:余秋良(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榮譽教授)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