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民主會談

文章日期:2018年03月15日

【明報專訊】瑞典社會的民主建基在於真正的雙向,普遍的公共城市政策、小區建設,以至公共及私營機構的公司改革,職場計劃等,通常也事先張揚,諮詢一番,討論一大輪,再分析研究下結論兼公開報告後,方才落實推行。或許過程中會有偏頗或引導式的方向,起碼人人有權知道並發表意見。

瑞典人溝通 公正平衡 聆聽對話

北國的民主意識如大江大河緩緩引道入小流小泉,無孔不入。身在其中的我,早已不自覺植入了「萬事有商量」的模式。工作如是,學校如是,家庭如是。

上周先後體驗了兩輪會談,先是女兒的學期成績會談,再來幼稚園校長跟我的薪水會談。想像你熟悉的畫面:家長坐着聆聽孩子班主任的報告,員工坐着聆聽辦公桌後老闆朗讀閣下今年人工加幅零點幾幾。在瑞典人的溝通領域中,公正與平衡是重點,天秤的左方先有「聆聽」,天秤的右方有「對話」,兩者並存,同樣重要。

清楚列明評分準則

十二歲女兒上小學六年級,每個學期的成績會談主角是她,為娘我份屬旁聽。老師打開手提電腦內市政府中央教育平台內的學生專頁,把每個科目的老師評級表格及建議逐一向我們展示。瑞典學校評分只用三級:E、C和A級,每科每級均列明仔細標準,例如瑞典語文科的E級,即最低合格級數列表下有幾項要求曰:「學生表現基本理解語文能力、辨識文體格式、標準書寫表達……」A級下面呢?「學生表現分析、解讀語文能力,能夠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及書寫不同體裁,懂得辯論文體內容……」班主任有時加點註腳:「敘事文你可集中練習寫得更精確。」女兒在旁點頭,不忘表示:「我也覺得自己有時寫得累贅了。」逐個科目的內容,訓練和要求都不同,每科各自有一個表格,各科老師也有寫註腳,班主任就跟我們一一討論。

有聆聽,有對話,然後一起訂下目標,以明確的方針去進行,去進步,自己掌握前路。瑞典人自小學就是這樣模式教育出來的。

評分不是最重要

我覺得那些評分指標趨向過分細緻,反而忽略了每個科目的整體性。例如上面的瑞典語文科,我感到技術鍛煉蓋過了同樣重要的語文創作力。但不得不承認其清晰透明,的確有助豆丁們了解自己的強弱。

那天談到音樂科,老師提議的改進範圍是:「不妨在唱歌時更投入,提高點點聲線和注意曲調。」我笑說:「這個對於班上的少年男孩才是一大挑戰。」

好了,經過一輪詳盡細緻的學業分析,我問:「這些評分其實有幾重要?」老師微笑搖頭:「其實不是超級重要,目的是展示一幅藍圖,好讓學生有個方向,以便稍後升讀高小第七八九年級時知道自己的位置,到時的科目評分將決定選讀高中。」

下次再寫我自己和老闆的薪水會談,另一超級民主的雙向習作。

文:周游

jauyau@gmail.com, wordwordword.wordpress.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