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皮」加「石」 花樣的港式日常

文章日期:2018年03月15日

【明報專訊】紙皮石磚(又名馬賽克磚、mosaic tile),細細粒,唔起眼。不過,千萬不要「睇小佢」,這種看來檔次不高的磚仔,隨時可以讓一個城市華麗變身,甚至成就一個跨世紀的city brand。

自古羅馬帝國時代,紙皮石磚經已被廣泛應用在當時的豪宅別墅和教堂建築中。然而,最「識貨」的,始終是威尼斯人,他們早期由於受到拜占庭(Byzantine)文化的薰陶, 對tesserae(意大利人對紙皮石磚的稱呼)尤其鍾愛。建於11世紀初的威尼斯城市地標—— St. Mark's Basilica(聖馬可大教堂),內部正是用上超過8萬平方呎鍍金紙皮石磚,「粒粒皆辛苦」地砌成。到今時今日,每個當地人仍以此為榮。

全球最長紙皮石地鐵車站群

若說威尼斯工匠將紙皮石的工藝層面推到極致,那香港人反而將紙皮石鋪到另一個「層」次。中環怡和大廈,1972年落成時是全亞洲最高的建築物。那樓高52層的外牆,全部嵌以紙皮石面磚(翻新後才被鋁板覆蓋),要問鼎其時世界最高紙皮石建築的頭銜,相信也絕無難度。

除了最高的,香港亦可能擁有全球最長的紙皮石地鐵車站群。要是閣下「有幸」去過第一代港鐵車站搭地鐵,你可曾記得捱過和碰過的牆身是怎樣的呢?在這代最原味的地鐵站,絕大部分牆面皆鋪砌了優質的glazed mosaic tile(釉面紙皮石)。它不獨是一種相對耐用兼且容易打理的建材,在造型上更具備頗高的可塑性,適合應用到站內眾多有弧度的轉角位上,令牆角設計符合公眾安全要求之餘,也留下了點點鋪裝師傅的心思。同時,當年選用的這款紙皮石磚,釉色和材質格外有層次感;細看之下,每粒磚仔的色澤和紋路都不一樣,拼合起來,又呈現出整體視覺的跳脫感和人手打造的溫度。

一幅幅個性鮮明、帶點Venetian touches的紙皮石「佈景」,就此搭建成一個個最日常的畫面,讓人坐一程地鐵,便有如看了一齣混合速度和紙皮石色彩的「地下電影」一樣。

紙皮石美學 冰室老舖發揚光大

不止在「地下」,這貌似平凡的磚仔,還被我城在地上「混」出另一個毫不平凡的城市美學風格。大家若有去過「中國冰室」或「公利蔗汁店」等這類1950、60年代開業的舖頭,應該經常發現,舖面貼滿不下五六種不同顏色和樣式的紙皮石磚,有點像賣紙皮石的「示範單位」。話說那些年的店主,大都會精打細算,購入至抵買的各種紙皮石貨尾;回到店內,便將數量有限、款式各異的磚仔,根據自家口味到品味,搭配到面積相若的牆身、柱頭、樑角、地台和樓梯等不同位置。正因為這種既貼地、又曉得變通的民間創意,使原本平平無奇的各家店面,拼貼成一道道夾雜着「花樣紙皮石」的在地風景。

Mix-and-match的紙皮石,跟香港這個骨子裏充滿混搭的城市,簡直是絕配!

■Profile

港式優雅 Martin

一個在乎、在香港、優雅到底的港佬。

曾路過劍橋,現遊走於我城日常之間,邂逅a class of our own。

文、圖:港式優雅

www.facebook.com/HongKongClass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