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同路人共事 迎戰逆境 康復者社企實戰 擊碎心魔

文章日期:2018年04月02日

【明報專訊】社會企業(社企)跟一般商業機構的營運模式無異,均是自負盈虧,並且要確保業務可持續發展;不過,社企背後比一般商業機構多了一個目標,就是要達至特定社會目的,而非賺取最高利潤以分派給股東。不同的社企,其特定的目標都不一樣,有些是提供社會所需的服務或產品,有些是為弱勢社群創造就業和培訓機會,有些是保護環境,又或是運用本身賺取的利潤資助轄下的其他社會服務等。

而對於精神病康復者而言,社企不單是一個職業技能的訓練場所,更讓他們可以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下,學習面對社會上各種困難及挑戰,為公開就業及重新融入社會做好準備。

初移居香港的時候,秀蘭要面對很大的文化差異,又要重新適應生活,感到很吃力;加上照顧孩子的壓力,讓她就像困在一個死胡同,找不到出口,更因而患上抑鬱症。

文化差異生活壓力 抑鬱新移民憂遭歧視

新移民加上患抑鬱症,很難在公開就業市場找到工作,秀蘭亦非常介意別人知道她的情况,害怕受到歧視。在社工的介紹下,秀蘭接觸到新生精神康復會的社企。她認為在社企內工作應該比較自在,始終大部分同事都是同路人,應該不會出現歧視的情况;加上她對社企的印象是工作比較輕鬆,所以很樂於在社企工作。秀蘭起初在新生會的農社330及新生餐廳當兼職,後來在新生餐廳轉為全職餐廳助理,主要負責水吧、清潔、收銀及到會服務。秀蘭在親身體驗後,才發覺社企工作其實很忙碌,絕不能抱着「hea」做的心態。

對於公開就業,秀蘭認為雖然薪金較高,但隨之而來的工作壓力也大很多。很多商業機構為了賺取最大利潤,大都採取汰弱留強的原則,只要稍為跟不上急速的步伐,又或是偶爾未能達標,便無可避免地被淘汰;加上未必所有僱主都體諒她的處境,願意調動工作安排以遷就她的覆診時間,所以秀蘭認為在社企工作較適合她。

僱主同事體諒 助重建人際關係

在社企工作多年,秀蘭深深感受到在這裏學到的不止工作技能,更重要是如何重新建立人際關係,以及如何面對自己患病的事實。秀蘭在患病前認為朋友就是吃喝玩樂的伙伴,自己感到無助時也不會找朋友幫忙,到患上抑鬱症,愈加羞於啟齒,與朋友的關係更疏離。在社企工作,讓秀蘭認識了很多不同背景的朋友及同路人,擴闊了社交圈子;由於工作穩定,作息也定時,秀蘭更因此培養了良好的生活秩序,戒掉沉迷打麻將的壞習慣。

不計較他人眼光 學懂控制情緒

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的過程,改變了秀蘭的人生態度,以前她很在意別人知道自己患病時有什麼看法,現在的她懂得控制情緒,也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更學懂如何正面地面對逆境。她開始不計較別人的看法,認為吃藥覆診對很多長期病患者來說只是日常小事,自己並沒有什麼相異之處。秀蘭很喜歡現在的工作,覺得自己因病得福,安穩的工作讓她維持生計。剛榮升外婆的她生活充實美滿,也希望在這崗位上服務直到退休。

文:陳心慧(新生精神康復會社會企業助理總經理、註冊社工)

編輯:梁敏德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