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賢心事:當愛變成責任——被遺忘的照顧者

文章日期:2018年04月02日

【明報專訊】在診症室內,媽媽帶着患有過度活躍症的小朋友來看診。

小朋友在診症室內四處奔跑,頗明顯地過度活躍,但引起我注意的,是媽媽面對小朋友這些行為的時候,又憤怒又傷心。媽媽為着控制不住自己責罵小朋友,不時眼泛淚光,說自己不知道能否支撐下去。

爸爸工作難顧家 媽媽絕望難訴

表面上,媽媽是陪孩子來看病的,但我感受到媽媽內心的吶喊。媽媽被小朋友的行為問題惹得發怒。從媽媽口中得知,爸爸的工作時間很長,沒有什麼時間照顧家庭。在家裏,當爸爸看見媽媽責罵兒子的時候,更會怪責媽媽不用那麼緊張。媽媽的心裏充滿絕望和無助。小朋友雖然看見媽媽哭了起來,卻不完全明白發生了什麼事。

診症室裏,媽媽主要的話題環繞着小朋友的行為問題,但媽媽似乎不太為意自己的情緒也比較波動,其實這是令人擔心的;小朋友的行為問題,不可能單靠藥物而完全改善,與父母的互動也影響着小朋友的情緒。

照顧者承受巨大壓力 影響孩子情緒

過度活躍症和認知障礙症等問題,現在已比較多人關注,但往往不是簡單地吃藥便能完全解決問題。照顧者面對的壓力不少,但家人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病患者身上,鮮有留意到照顧者也承受着巨大的壓力。照顧者對病患者的愛,一天一天被疲累所蠶食,總有一天撐不住。照顧者需要實質的支持,亦需要心靈上的支援,但這些往往全都被忽略。甚至,就連照顧者本身也沒有留意到自己需要休息和支援。

研究顯示,精神病患照顧者的情緒問題,可以比一般人高出幾倍,尤其以女性和缺乏支援者更甚。

近日,新聞出現了一些不幸的個案,當中照顧者因為獨力難支,做出了傷害病患的行為,實在令人痛心。

照顧者自己和他們的家人也應該多留意照顧者的情緒,要知道照顧者也需要得到照顧呢。

何浩賢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