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術文化跨越時代障礙

文章日期:2018年04月26日

【明報專訊】愛馬仕一年一度的Saut Hermès活動,重點項目是達到國際馬術聯合會授予最高級別的CSI 5*馬術障礙賽。個人最深刻印象並非馬匹跳躍時的形態,而是馬蹄一躍而響的「踢答」聲,一來叫人聯想到時間,二來聲音清脆悠揚,有種頌缽般的療效。剔透的聲音除了歸功於騎師,還靠品牌181年來建立的工藝,讓馬具成為人馬合一的橋樑。以障礙賽為喻,「踢答」聲亦具象徵意義,讓人聽到品牌近200年來,如何優雅地跨越時代更替的障礙,與時代接軌的步步躍進。

大多數港人會將賽馬與跑馬畫上等號,但Hermès卻沒有選擇簡單直接的賽跑,而是於2010年開始舉辦障礙賽。個人估計,是障礙賽更貼近品牌發展史,至少,品牌不是出名鬥快,而是講求工藝與創意的煉成,談的是慢工出細貨。近兩個世紀以來,品牌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汽車誕生、工業革命及生活數碼化,對以馬具起家的工藝品牌而言,時代變遷成為存活障礙,看起來是危多於機。

移植工藝 貼合時代變遷

品牌特別於Saut Hermès賽前,安排不作對外開放的Musée Émile Hermès導賞,呈現品牌如何躍過時代障礙,更能明白比賽的時代意義。此博物館是品牌第三代家族成員Emile-Maurice Hermès的個人馬術文化珍藏館,展現品牌如何移植工藝貼合時代變遷。「如絲巾源於絲質騎師上衣;Rocabar馬氈來自法語RugàBarres,意指橫間馬匹毛氈。」館長Menehould de Bazelaire說。與其說這是巧合的工藝轉移,倒不如說品牌底氣夠,讓創意能多角度有機地結合工藝,形成思維活絡的發展網絡。

品牌一直取於時代活於時代。如汽車誕生理應令馬車的使用率連帶馬具的巿場同步收窄,Hermès則轉型製作汽車專用的皮具。「如Bolide手袋,本是Emile-Maurice為太太Julie Hermès設計,將專利拉鏈引入法國,設計出首個用上拉鏈的手袋。袋頂弧度能讓拉鏈以最順暢的角度拉開;形狀與大小,則讓手袋能放在車門內側的儲物格。」館長說。汽車的誕生,是品牌首個躍過的時代障礙,其後亦有不少成功跨越的例子:如Kelly及Birkin來自盛載馬鞍的HautàCourroies手提袋,或本身是小狗頸圈的Collier de Chien化為配飾。

當然,一面倒地迎合時代變化,並非良性發展。一如能量學說,事情要有來有往等價交換,才算平衡健康。馬術業務部主管Marion Bardet及製鞍大師Laurent Goblet談馬具設計時,說起近年品牌將科技如碳纖鞍架帶入工藝,令馬具及馬術更貼近時代。

跨界探索 研發物料

問設計馬鞍是否有規則可言,Marion說︰「沒有!現時與品牌第六代製鞍大師Laurent合作,他不單得到前人真傳,本身亦有40年經驗。除了傳統工藝,我們不斷作相關科研,特別是物料研發,不時有跨界探索,如近來我們研發利用醫學牀墊用泡料。製作好試樣後,便找專業及業餘騎師試用,不斷測試改進。」Laurent亦說︰「馬鞍是人馬合一的重要橋樑,要貼合馬背線條之餘,亦要貼合騎師胯下線條,是雙向設計,講求兩者同感舒適的效果,而非如皮具般只談穿者感受。當中要考量兩者的身體工學,如馬鞍闊度如何令騎師雙腿自然垂下而不讓馬匹受壓,在何處加入軟墊卸力令兩者同感舒服,革帶的擺放位置等。」

伙拍騎師 助了解馬感受

品牌跨越的最大障礙是由馬具轉型為皮具品牌,然後再晉升為工藝品牌,推出成衣及其他系列產品。雖然都以皮革為本,但當中最有趣的是技術轉移的轉折。「兩者所用的皮革完全不同,特別是植物鞣製過程。馬具專用的以實用為主,而皮具用的則以美感為本,發展方向及重心有別,如皮革對油分的反應。馬具需要不時上油令皮革更耐用,所以鞣製過程會保留皮革天然特質,沒有表面塗層以方便油分滲透。當然,兩者亦有相通之處,如馬鞍針步(Point Sellier)縫法。除馬鞍外,我們亦不斷開發新馬術用品。如現正開發的無縫防水騎師服,讓騎師策騎時更無拘無束。Véronique Nichanian是男裝及馬具的藝術總監,很自然地將馬術元素注入服裝,反之亦然,是一個自然的內部交流。」Marion說。這種馬具與產品之間的交流,成為一個工藝與創意不斷壯大的循環,不失傳統亦不與時代脫鈎,讓品牌不斷躍進,亦讓馬術以另一種媒介走進現代生活。

馬鞍不是成衣,有不少個人化要求。「個人化有兩個層次,一是研發新款,二是客人在購買時的配件組合能貼合個人所需。我們會以伙伴騎師(partner rider)方式研發新款,如與法國Simon Delestre合作設計Cavale馬鞍。又或是伙拍德籍騎師Jessica von Bredow-Werndl,設計Arpège馬鞍。」Laurent補充道︰「這種方式的重要之處,是理解馬匹的感受。人與馬雖然不能以語言溝通,但騎師能聆聽馬匹的身體語言。作為製鞍工匠的我,可以從騎師口中明白馬匹所需,他們是人與馬之間的翻譯者。」

馬鞍有不少細節是想像得到,但亦有不少想像不到的微妙之處。「鞍座分別有以明線或暗線縫合的設計。需要作長達7小時練習的專業騎師,會喜愛暗線縫合,因感覺更舒適。業餘者則更愛明線,更能感受鞍座的存在感。」Marion解說。細節,該是這麼一回事,微細如一條縫線,都會像蝴蝶效應一樣,有着意想不到的影響。而這種細心,該是愛馬仕在差不多兩世紀以來,優雅地跨越時代障礙賽的重心。

文、圖:Dawn Hung(www.sedimento.co

編輯:梁小玲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