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CE」治頸椎移位 適量活動助復元

文章日期:2018年05月07日

【明報專訊】近年致力揭發「佛門醜聞」的翁靜晶,早前因車禍導致頸椎移位,壓着神經線,左手痛令她徹夜難眠。急性頸椎移位,通常是交通意外導致,落枕(瞓捩頸)是另一常見病因。

急性頸椎移位,痛楚未必即時出現。處理急性軟組織創傷,以往醫學界主張「PRICE」(詳見下文),早前《英國運動醫學期刊》提出「POLICE」,將休息(Rest)變成適當負重(Optimal Loading)。

軟組織急性受傷後,究竟應否活動患處?

人體共有7塊頸椎骨,急性頸椎移位主要是由車禍或意外引致,又稱「揮鞭症候群 」(Whiplash Syndrome)。香港物理治療學會註冊物理治療師魏志榮解釋:「車輛被從後撞擊時,乘客身體向前衝,頭部高速向前再反彈回來,一來一回的擺動,容易對頸椎造成傷害。」揮鞭式創傷傷及軟組織,包括肌肉、頸部肌腱、韌帶及神經線等,嚴重更可導致頸椎間盤突出,甚至骨折。

車禍或落枕引致 未必即時痛

揮鞭式創傷可大可小,但傷者未必有即時痛楚,魏志榮表示:「有研究顯示,揮鞭傷害產生的痛楚,未必即時出現,可以在意外後48小時內產生。」有一個女士在辦公室意外被櫃撞到頭,同時扯傷頸,當時頭部很痛,但沒有頸痛。翌日睡醒,卻發現頸部疼痛,於是向醫生求助,照了磁力共振,雖然沒有嚴重骨骼受傷,但仍覺痛楚,而且情况愈來愈嚴重,感到全身繃緊,最後找物理治療師,以手法治療及運動治療處理及放鬆肌肉。魏志榮解釋:「暫時未有醫學文獻明確解釋延遲痛楚的原因,估計可能因軟組織不是傷得很嚴重,未有即時發作,其後愈來愈腫,壓到神經線令痛楚加劇,徵狀才變得明顯。」

另一急性頸椎移位的原因是落枕,睡眠時枕頭沒有提供足夠的承托力,頸部關節長時間受壓,致關節附近肌肉收緊痙攣,令關節未能活動自如。「一般肌肉急性創傷是用冰敷,但落枕應用熱敷放鬆肌肉,再慢慢郁動患處,普遍一至兩日已可自行痊癒,否則便要求醫。」

「適當負重」 減痛楚及繃緊

處理急性軟組織創傷,以往醫學界主張「PRICE」,即保護(Protection)、休息(Rest)、 冰敷(Ice)、加壓(Compression)助止血消腫及抬高(Elevation)患處,預防腫脹,多用於下肢傷患。

《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早前一份文獻,提出「POLICE」新概念,最大分別是以「OL」代替了「R」,「OL」即是Optimal Loading 「適當負重」。新概念建議病人受傷後,因應患處痛的程度、發炎等情况,適量活動,但並非特別操練;隨着日常活動量增加,痛楚會減少,患處繃緊度下降,同時可加快復元時間。

患處紅腫痛熱 即停止活動

「以往病人輕度受傷後,建議治療期間盡量不活動患處。」魏志榮說,有病人手臂肌肉撕裂,他打石膏6星期,因患處太久沒有活動,致肌肉萎縮,肌力下降,血液循環變差,延長康復時間。「活動與否,最重要考慮是不要再次受傷,刺激炎症,一旦發現患處有紅、腫、痛或熱,便要即時停止。」

文︰許朝茵

圖︰劉焌陶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