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男主角:前列腺癌抽針檢查新方向

文章日期:2018年05月21日

【明報專訊】前列腺癌是本地男士第三大常見癌症之一,多見於50歲或以上男性。跟其他癌症不同,部分前列腺癌生長緩慢,潛伏多年亦未見惡化或擴散,因此許多患者直至出現徵狀如血尿、尿頻或小便時刺痛等,才懂得求診,此時可能已屆中、晚期,或已有癌轉移。及早確診癌症,便可盡快制定對應治療,防止惡化,因此事前檢查十分重要。

傳統系統抽針 難辨腫瘤位置

經過肛門指探及前列腺特異抗原(PSA)的驗血測試後,如察覺有異樣,便須作進一步的超聲波掃描抽針檢查,以確認徵狀是由良性的前列腺增生還是前列腺癌所引起。傳統的抽針檢查由超聲波(TRUS prostate biopsy)作為引導,患者可以接受「輕度麻醉」,再於前列腺兩邊分別6至7個位置抽取活組織化驗。

然而,超聲波影像未夠清晰,難以找出腫瘤位置,因此只可作系統抽針(systemic biopsy),有可能錯過了腫瘤部位。如果患者的前列腺特異抗原指數偏高,但抽針檢查沒有發現,那麼患者便要在若干時日後再作驗血檢查,以了解前列腺特異抗原有否上升,並由醫生決定是否再做抽針檢查。對患者而言,等待的時間既煎熬,又要再承受抽針檢查的痛苦及風險,實在令他們卻步。

磁力共振結合超聲波如GPS

拜科技進步所賜,近大半年本地引入磁力共振檢查前列腺癌技術(MRI-ultrasound fusion for guidance of targeted prostate biopsy),患者經評估後,如有需要,可先以磁力共振找出疑似腫瘤的位置,再在進行實時超聲波抽針檢查時,將磁力共振檢查的影像重疊,直達懷疑位置抽針——這猶如我們使用手機地圖時,可利用衛星導航,即時於地圖看見自己位處何方及目標的位置,更精準地尋找目的地。

減風險增確診率

儘管磁力共振技術已發展良久,但要放於前列腺癌檢測上,則必須先有儀器能將磁力共振影像結合超聲波影像,所以這項技術直至近年才興起。很多男士害怕接受抽針檢查,皆因有一定的風險;現在新技術可更準確地抽取活組織,提升確診成功率,相信可鼓勵更多男士接受檢查,提早治療。

文:傅錦峯(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香港男士健康學會召集人)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