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瑞士侏羅山谷製表廠房 腕表機械與工藝的結合

文章日期:2018年05月23日

【明報專訊】瑞士是現時機械製表的重地,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是瑞士這個地方,而不是當時也有相當製表技術的英國、法國、德國,成為鐘表業最後落戶發展的大國?其實跟其地理和歷史環境有關。早前到瑞士Vallée de Joux的Blancpain表廠,除了了解其腕表的製作過程,也讓人重新認識瑞士鐘表製造業背後的歷史。

早在1750年左右,製表業開始在Vallée de Joux發展,許多工作坊在此誕生。從前這裏一帶住的都是農民,在冬季農閒時他們需要其他工作幫補家計,於是開始製作腕表零件,再將零件出售給Pays de Vaud地區的製表工匠。 後來愈來愈多居民投身這一新行業,在之後一百多年間裏,「農民工匠」成為侏羅山谷的代表形象。

到19世紀末瑞士工業化發展,農民工匠累積豐富經驗,因此許多鐘表品牌選擇在此地區設立表廠。他們最終放棄農業生產,轉而進入工作坊中,專門從事製表業。後來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瑞士作為中立國,反而讓製表業得以相對地安定發展。

Blancpain是其中歷史最悠久的品牌,在1735年時,Jehan-Jacques Blancpain創立了同名品牌,在Villeret地區建立首間工作坊,到1815年,Jehan-Jacques的曾孫Frédéric-Louis執掌家族企業,生產方式變得現代化,令傳統手工工坊變為可量產的製表廠。到19世紀後半,工業化浪潮席捲歐洲,為應對美國產品的競爭,品牌在1865年在Suze河畔建造一座兩層樓高的廠房,並利用水力發電為生產活動提供必須用電,成為Villeret地區少數突破當時困境的製表品牌之一。

但在1932年,品牌家族成員無意繼承製表業,當時品牌的合作夥伴Betty Fiechter和André Léal接手表廠,根據當時法律,兩位合伙人必須為公司重新命名,於是他們將Villeret的讀音倒轉,以Rayville為表廠名稱,直至1950年代,Betty Fiechter一直擔任品牌總裁。品牌在1953年應法國海軍Nageurs de Combat精英潛水部隊的要求製作的五十噚腕表,成為代表作。後來品牌跟Omega、Tissot等品牌一同加入瑞士鐘表工業股份有限公司(Société suisse pour l’industrie horlogère,SSIH),到1983年,品牌被賣給Jacques Piguet(Frédéric Piguet機芯廠創辦人的兒子)及當時為SSIH員工的Jean-Claude Biver(即現時TAG Heuer的CEO),二人在Le Brassus成立生產廠房,公司自此重新命名為Blancpain。

走上維護腕表工藝的方向

當時由於石英機芯問世,專家預測傳統腕表將式微,Blancpain卻選擇走上維護工藝的方向,致力生產頂級複雜功能機械表,例如結合三問報時、陀飛輪、萬年曆、月相與追針計時的1735腕表,重新改良被遺忘的卡羅素複雜功能等。到2010年,Blancpain與其製造機芯與零件、位於Le Sentier的Frédéric Piguet公司合併,並更名為Manufacture Blancpain。部分高級腕表,則移師到Le Brassus地區,由古老農場改建成的建築物進行組裝。

Le Sentier製表廠聚集了品牌的研發隊伍和不同工作坊,數百名員工在此創作、研發和測試。每枚新表也由設計開始,在構思初期,製表工程師使用軟件繪製設計圖。每張設計圖也是工程師的心血結晶,舉例而言,繪製中型規模計劃的設計圖,需要耗費1500個小時的工作時間。

自家製作製表工具 培訓工藝師

實驗室的技術人員會根據這些設計圖組裝原型機芯,並進行多項測試,以確保機芯能符合多項要求,如計算機芯的各種數據,模擬腕表使用數年後的運轉狀况,可靠度、機械碰撞、溫度和磁力測試等。

如順利通過測試,各機芯零件便會正式投入生產,製表廠掌握零件製作技術,因此可確保腕表質量。Blancpain自行製造機芯的絕大部分零件,如機板、表橋、擺陀和日曆盤等。製作部分複雜製表零件時,甚至需要50道不同製作工序,有些零件的厚度甚至比頭髮還細,僅0.05毫米。每個零件先由配備冲模設備的自動壓力機切割出製表零件的雛形,然後由精確至微米的電腦化數值控制機器進行切割。因為每塊零件的形狀也不同,在腕表製作過程中,機械鐘表工藝師也會自行設計和製作需要的工具。

零件製作完成後,部分零件需先經品牌裝飾與雕刻工藝師之手加工。工藝師使用磨石、銼刀、拋光輪、碳棒等傳統用具,人手對零件進行裝飾與加工處理。裝飾工作坊的工藝大師由品牌自行培訓,包括倒角打磨、珍珠圓點打磨、日內瓦波紋、螺旋紋、鏡面拋光等技術。而某些表款的表背或擺陀上的雕刻,則由品牌四位雕刻大師負責。

完成裝飾,各零件便會送往組裝,每枚腕表均由同一位製表師負責組裝。在Le Brassus的工作坊裏,完全沒有現代化生產線,是少數由製表師以人手組裝機芯的製表廠。當機芯調校完成,才裝配表盤、指針、表殼和表帶。在組裝過程中,製表師必須仔細檢查每個可能導致腕表品質不合格的微小瑕疵。在組裝完成後,質量管理工作坊會再次進行多項不同測試,確定每枚腕表運作無誤,外觀完美無瑕後,才送到店舖中成為大家手中的腕表。所以說,一枚腕表看似細小,背後卻承載了數以百年的歷史和工藝。

查詢:Blancpain 2518 9965

文:Tung Cheung

圖:Tung Cheung 、品牌提供

編輯/陳淑安

美術/明報美術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Watch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