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筋正骨:石膏與小夾板 優勢互補固定骨折

文章日期:2018年06月05日

【明報專訊】隨着生活質素提升和醫學昌明,人類愈來愈長壽;但年紀愈大,骨骼的脆性也相應增加。預防骨折固然很重要,但有時實在防不勝防。上期健康專欄以「少戒口 骨折才會好得快」為題(bit.ly/2JyJjqD),糾正了對於筋骨損傷而過度戒口的錯誤觀念。實際上,骨折好得快,「及時接受專業診療」同樣很重要。

中醫骨科(即中西醫學互補的骨傷科)診斷骨折,比較注重通過臨牀檢查配合X光檢查或電腦掃描,客觀地確診病情。受香港醫療制度限制,中醫骨科在治療骨折時,只能研究和發揮非手術療法的優勢,及時應用正骨手法復位和合理外固定,配合功能鍛煉去處理;而對於腫痛較甚,尤其是腕舟骨、股骨頸和脛骨中下段等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骨折,就需及早配合內服中藥。在固定期間最好不要敷藥,避免導致皮膚敏感而影響外固定。當解除外固定之後,如果仍有腫痛者可敷藥,併發關節僵硬者可煲中藥浸洗患處。

當骨折確診和復位之後,合理固定對維持復位效果、促進癒合及保護患處起着關鍵作用。臨牀經常有病人會問:小夾板固定與石膏固定,哪種更好呢?平心而論,各有長短,如果用得其所,就可以優勢互補。

一般情况下,當閉合性骨折發生在肘關節、膝關節或踝關節等四肢關節部位,或者固定期間依從性較低和自制力較弱的兒童、少年或精神失常病人,石膏固定優於小夾板固定,其優勢在於石膏的可塑性和堅固性都較強。當閉合性骨折發生在上肢的肱骨幹、尺骨幹、橈骨幹、橈骨下端、掌骨或指骨,下肢的蹠骨或趾骨等部位,小夾板固定則優於石膏固定。正如2015年姜自偉、李悅及黃楓等於《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發表的研究指出,小夾板及石膏固定治療A2型橈骨遠端骨折(指橈骨遠端關節外骨折無粉碎、無嵌插),均可取得良好的臨牀療效,但治療過程中小夾板固定組患者的腕關節功能及生活品質,均優於石膏固定組。

得獎創新小夾板 手腕關節可活動

根據筆者20多年的臨牀經驗而總結,小夾板固定法至少有4個優勢:第一,有利於需密切觀察患肢血液循環和腫脹消退情况,及時調整小夾板鬆緊度,預防血循障礙和骨折再移位;第二,有利於早期活動固定範圍以內的肌肉和固定範圍以外的關節,尤其是於中後期更換敷料時,漸進式活動固定範圍以內的關節,如此動靜結合,可望骨折癒合和功能恢復齊頭並進,也就是在解除固定之後,患肢較少併發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功能恢復較快,縮短治療時間。第三,可以每周更換棉花繃帶等敷料,同時清潔患處,減少固定部位因不透氣或出汗而導致皮膚過敏;最後,就是提高治療期間的生活質素,例如治療上肢骨折中後期,可漸進式自理生活;又例如下肢蹠趾骨折,接受小夾板固定之後,亦會因疼痛減輕而減少跛行步態,可照常負重行走。

近年來,小夾板固定法不斷創新。2006年香港理工大學基於傳統中醫使用的夾板概念,研發腕部骨折新固定器材;研究人員在近手腕位置加上萬向連接裝置,令病人手腕關節可以活動,比打石膏具更大靈活度,尤其適用於長者,這項發明曾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大會頒授特別獎。另外,2007年吉林大學研究人員研製出醫用自動恆力小夾板,以及2018年內地《材料導報》期刊刊登的苧麻纖維複合材料醫用夾板的開發及智能化文章,可見小夾板固定法具有發展潛力,值得重視和推廣。

臨牀上如何應用小夾板固定法治療常見骨折?下次再詳談。

文:吳思團(香港中醫學會前會長、註冊中醫(骨傷科))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