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愛她,卻傷害她 櫃裏暴力 求助無門?

文章日期:2018年06月18日

【明報專訊】過往,東西方社會對於親密關係的組成,主要是建構在男與女的異性關係上。因此,當討論親密關係暴力的議題時,無論學術界或社會大眾,較多集中在異性之間親密關係裏所發生的暴力。或許如此,社會政策或社會福利機構對於親密關係暴力的議題,長久以來多採用以異性親密關係的思維與架構,為受害者提供支援與服務,而忽略了同性之間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的經驗,以致出現顯著的差異。

五成同志曾遭另一半家暴

根據過往的本地研究,近五成同性親密伴侶曾遭受另一半暴力對待,情况甚至比異性情侶更嚴重。其中多達七成半同性伴侶表示曾遭受精神暴力,近四成曾遭受肢體攻擊,亦有近兩成三曾遭受性暴力。近一成三的同性伴侶更曾遭受以上三種形式的暴力對待。雖然政府於2009年修訂《家庭及同居關係暴力條例》,將同性同居伴侶納入保障範圍,但民事檢控阻嚇力低,申請強制令的程序繁複,加上相關機構對同志議題投以異樣的眼光,使得同志伴侶常未覺受惠。

查閱對方手機 禁出席社交聚會

Joey和Kitty是一對女同志情侶,同居三年多,因為深深感受到社會對同志的歧視,二人只向親近的朋友表明其性取向,並未向父母或同事出櫃(公開性取向)。Kitty在親密關係中一直缺乏安全感,經常要求檢閱Joey的手機信息,又禁止她出席社交聚會。Joey雖然感到壓力,但認為這是源於Kitty對她的愛,所以全盤接受。

不過,Kitty的控制行為變本加厲,兩人的爭拗日益嚴重。每當Joey訴說自己的困難,Kitty便會情緒激動,開始破壞家中的物件,更揚言「你再唔聽我話,我就幫你向父母同同事出櫃」。Joey一想到可能會受到歧視,破壞與家人的關係,更會影響工作前途,焦慮恐懼油然而生。她嘗試跟朋友傾訴,最後只得到「你對佢好啲就無事」的勸說,令Joey開始自我質疑,是否付出得不夠多。

後來雙方關係愈趨緊張,Kitty更以死相逼,向Joey發出多種藥物的相片,並威脅「你唔愛我啦?如果你唔理我,我就吞晒啲藥自殺」。Joey眼見Kitty可能有生命危險,於是報警求助,但當Joey和警察到場,Kitty卻當場回復平靜,即使Joey表明她們是女同志同居情侶關係,自己長期遭受精神虐待,Kitty亦疑似有自殺的傾向,警方也只當作感情糾紛記錄在案,以息事寧人的態度叫Joey「𧨾下佢就冇事啦」。其後,Joey試圖尋求社福機構協助,卻因為機構處理同志親密關係暴力的經驗不足,常以異性關係的觀點提供服務,讓Joey時常感受到不被理解與挫折,最終機構認為Joey並沒有求助意願,而不再跟進個案。

情緒勒索 「𧨾下佢就冇事」?

經歷長期而高壓的親密暴力,又得不到朋友的體諒和專業人士的支援,Joey身心靈受到巨大創傷,並怪責自己沒有在關係中投入最大的努力,對Kitty又愛又恨,在多重負面情緒與矛盾的拉扯下,Joey陷入絕望當中。幸好Joey其後得到同志組織的協助,重新正視親密暴力的嚴重性,並將個案轉介到同志友善的社福機構,在各方的支持下,Joey希望親密關係及生活能回到正軌。

威脅公開性取向 逼就範

跟異性伴侶個案一樣,同志伴侶也時常遭受不同形式(肢體、言語、精神、經濟、性)的暴力對待。過去研究也指出,同志親密暴力類型以情緒勒索較為常見,並且常以「如果你愛我,你就要聽我話」、「我去自殺,都係你嘅錯」來合理化一切暴力行為,使受害者產生對親密關係的困惑,進而內化一切責任,背負愧疚和無力感來維持關係。在親密暴力發生的初期,受害者可能察覺不到暴力的存在,以為稍作安撫、盡量配合便可安然無恙。但事實是暴力行為只會因為不斷容忍而愈演愈烈,使受害者容易長期生活在暴力循環的陰霾當中。

同志與異性親密暴力不同之處,在於施虐者常會以受害者的性取向作為勒索的籌碼,威脅公開其性取向。由於整體社會氛圍對同志議題的了解及接納程度趨向保守,同志在社會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名化和歧視,出櫃成為不少同志的枷鎖。施虐者得以利用受害者這份焦慮及恐懼,逼迫對方就範。

再者,一般社會大眾對保障同志權益的政策與立法的態度較保守,同志群體的需要常被正式體制忽視,以致專門協助同志的社福資源匱乏、專業人士(如社工、輔導員、警察、醫護人員)對同志親密暴力的認識及敏感度不足。即使受虐的同志積極求助,專業人士常單純認為感情問題可以「牀頭打交牀尾和」,甚至有恐同傾向,令遭受親密暴力的同志在求助過程中舉步維艱。

暴力零容忍 靠多方合作

同志親密暴力的問題一直埋沒在社會邊緣,正視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對暴力零容忍」不止是口號,而是要多方共同合作。政府的參與不可或缺,同志權益在法律及政策中應受到重視,落實推動更有效的親密暴力法例及反歧視條例,並分配相應資源設立同志專屬的親密暴力防治服務。此外,政府機構及社福機構應提高前線人員對同志文化的了解與敏感度,讓同志能在友善的氛圍下傾訴心聲。同時可從社區倡議入手,令大眾了解同志親密暴力的特性,同時喚起擁抱多元的意識,建立性別友善的社會。

■協力:女角平權協作組(女性性小眾)

電話/WhatsApp:5281 5201

電郵:lescorner2015@gmail.com

網址:www.lescorner.org

文:陳季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洪菲雅(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助理)、女角平權協作組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出櫃 暴力 虐待 同性戀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