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不是光喊口號

文章日期:2018年06月21日

【明報專訊】香港是否老年化?我想是的。不知道為什麽本地40歲以上的人通常很抗拒科網和社交媒體,以及它的衍生物,覺得將傳統市場模式翻天覆地轉變了。但我常覺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倒是很享受它美好的一面,令世界每一角落的資訊也能輕易流通,天各一方失聯已久的朋友亦可以重新聯繫。

偶然翻看舊雜誌,原來我最後一份媒體工作已經是十年前,主理一本港資內地時尚雜誌。做時尚雜誌若沒有國際名號,亦欠缺國際內容資源,只靠個人關係網絡是很困難的,尤其內地如此崇尚與國際接軌。

所謂與國際接軌,不是模仿或抄襲西方媒體內容變成中文版便是國際化。而是無論由拍與被拍、訪與被訪的人物,以至專欄作家也能邀請西方時尚大腕粉墨登場,與本土精英及新銳人才共同創造雜誌品牌的自家內容。

是否有點像時尚聖經Vogue的風格?沒錯!自從2005年Vogue中國版進入內地後,內地媒體的面貌和生態便起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其他媒體紛紛要積極及加強投放人力物力資源以國際化,抗衡Vogue中國版,與05年前是天壤之別。

邀請西方時尚大腕粉墨登場

做大陸市場的人常有一句話,以香港概念、資源及運作模式移植於內地通常會敗北,就如以卵擊石。十年前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會天真得以為能以卵擊石,希望邀請國際時尚及美容界「大腕」專家撰寫專欄去壓場,如Suzy Menkes(時任New York Times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時尚總監)、Dr. Ava Shamban(美國著名皮膚科醫生及UCLA醫學院助理教授),雖然成事,但也不能改變現實狀况。

十年後,如果不是Instagram,我大概不會得知這兩位大腕的工作近况,以及重新聯繫。看到Dr. Shamban在Allure的醫美視頻節目Ask Dr. Ava講解護膚抗衰老常識,以至上電視操刀示範美國最新去皺針劑Xeomin,令60+的美國演員Christie Brinkley看來年輕了二三十年,看得我瞠目結舌,她真的很「牛逼」耶!也要Ask Dr. Ava。

什麼是國際化?其實光是醫美這回事,香港就已經不能與美國相提並論。這就是品牌效應了,無論人還是物或地方。如果我仍主理雜誌,恐怕我還是會邀請Dr. Ava Shamban主理文字專欄及視頻,而不是喊喊口號,香港是國際大都會!

文:Janice Wong

www.facebook.com/janicewong831, www.weibo.com/janicewong

編輯:陳淑安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