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張臉失求學機會,合理嗎?

文章日期:2018年07月23日

【明報專訊】早上起來,從鏡子看到自己鼻尖的明顯位置長了一顆紅紅的暗瘡,你會怎樣做?雖然你已經盡了力用化妝品嘗試把它掩蓋起來,但回到辦公室,同事還是第一眼便覺察到你的「不幸」。他們紛紛報以溫暖的問候,有些為你送來特效的藥膏,有些特意查問你過去幾天吃過什麼弄成如此後果,甚至老闆也來關心一下你是否工作壓力太大。而你,卻連一句早晨也不願多說,只是希望大家看不見你的「特徵」。

面試不斷被問燒傷經歷

二十出頭的婷婷,臉部的特徵比一顆暗瘡明顯得多,因為她是一個意外燒傷的顏損者(a person with a disfigurement),小時候家中發生意外以致她臉部被燒傷。儘管經歷多次整形手術,但也沒有辦法回復受傷前的樣子。對於婷婷而言,出席求職面試不僅需要一封好的求職信及一份履歷表,還要做好心理準備,回答一些跟自己對工作的期望或者個人專長無關的問題,以及在一場又一場的面試中,重複又重複地描述自己過去的經歷。

婷婷每一次參與面試時,都留意到僱主對於她的出現感到多麼意外,但他們都會盡量表現平淡,並一如面對其他應徵者般提出問題。不過,說話內容及視線都令他們顯得不太自然,而他們亦會好奇地希望了解她受傷的原因,儘管這些內容與她應徵的工作毫不相干。正正因為這張臉代表着有故事的童年,所以幾乎每次面試,都會有問題圍繞着她的臉為何受傷或如何治療,更有一次曾被對方建議去做整形手術。當僱主知道婷婷為什麼會受傷,以及她經歷過怎樣的童年之後,工作面試通常也隨之而結束。

於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總有一些時候會遇到顏損者,一般人通常以好奇的目光凝望他們,甚至會在他們的背後(甚至面前)議論紛紛。其實令一個人容顏缺損的原因很多,例如意外或後天的疾病所致,也有因為先天的遺傳。

小童因病遭吐口水扔石

小慧是神經纖維瘤一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的患者,她所患的是一種自體顯性遺傳病,引致皮膚表面出現咖啡牛奶斑(Café au lait spots)或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小慧臉上長了叢狀神經纖維瘤(Plexiform neurofibroma),導致眼眶及耳部下垂,並伸延至下巴。而她的口部亦因腫瘤過大偏向一邊,唇邊位置因而未能清晰可見。因為這個病影響小慧的外觀,令她的生活過得並不容易,在街上被不認識的人訕笑,在她面前扮鬼臉,甚至小學時被其他學校學生吐口水、扔石頭等。

幼園家長投訴 被迫退學

小慧年幼時求學並不容易,不少幼稚園以「怕家長投訴」為由不接受她的入學申請。好不容易找到一所願意收取小慧的學校,其他家長的投訴聲卻不斷,甚至威脅學校「如果小慧不退學,其他小朋友便會申請轉校」,所以小慧的家長只能無奈地替她辦理退學。

幸好後來有一所比較小型、位置偏僻,以及收生不多的幼稚園願意給予小慧一個學習的機會。或者因為那所幼稚園學生的家庭也面對不同的困難,尚能彼此包容,讓小慧安靜地度過了幾年幼稚園生活。

將心比心 停止以貌取人

面部平權(face equality)的倡導工作,於外國及台灣等地相當普及,不過香港人對於這個概念較為陌生。聽起平權二字,有人會誤以為一眾顏損者於政策及資源方面要求額外的厚待,但從婷婷求職和小慧求學的故事讓我們明白到,如果可以相同地以一般人的標準考慮是否給予一個機會,便已相當足夠。因為大部分顏損者除了外表上稍稍與別不同,基本上其他方面的能力與普通應徵或求學者無異。然而,不恰當的提問、過分的關心、源於無知的懼怕等,都會剝奪顏損者應有的機會和令他們一而再地受不必要傷害。

「三不」原則 避免二度傷害

「臉臉相融」是本地首個致力推動面部平權的組群,由香港灼傷互助會、香港神經纖維瘤協會及香港銀屑病友會三個自助組織的成員共同組成,旨在通過教育、社區宣傳及倡議的工作,鼓勵社會人士放下以貌取人的目光,將心比心看待身邊每一個人。那麼,當你再次遇到顏損者的話,可以怎樣做?「臉臉相融」介紹你參考由台灣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提出的「三不」原則:

1.不要盯着看;

2.不要問敏感問題;

3.不要給建議。

文:張俊聲(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Gloria、Rain(臉臉相融小組成員)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