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腑之言:慢阻肺病 迫爆醫院元兇

文章日期:2018年08月06日

【明報專訊】每一次當我嘗試用「慢阻肺病」這個名稱跟病人解釋他們所患上的病時,大多數都會大惑不解地瞪大眼睛望着我,不知道是什麼疾病。但如果我嘗試用「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講解,效果卻會截然不同,大多數病者與其親屬都會茅塞頓開。

其實,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簡稱慢阻肺病,是一個十分普遍的呼吸系统長期疾病。根據醫院管理局和衛生署的數字,它在香港「頭號殺手」的排行榜長踞十名之內。另一方面,它亦是其中一個引致公立醫院病牀經常擠迫不堪的元兇,在本地因肺病入院的人數排名榜穩佔頭三位。根據世衛(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估計,它會從現時作為全球第五位殺手的位置,在十至二十年間躍升至第三位。

慢阻肺病包括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形成是由於肺氣囊之間的壁膜遭受破壞,引致肺氣囊的數目減少,體積擴大和失去彈性,從而影響肺部吸入氧氣功能。另一方面,慢性支氣管炎則是由於氣管內壁黏膜長期發炎,導致內壁增厚,氣管收窄和長期產生痰涎分泌。

滿四十歲煙民高危 無法根治

由於吸煙是此病的主要成因,而吸煙量和煙齡俱與病况有關,所以大部分病者都是四十歲或以上的煙民,或是曾有吸煙歷史的中年人士;而且年紀愈大,病發與嚴重個案的比重亦相對增加。儘管從衛生署控煙辦公室的數字看到本港的整體吸煙人數有下降的趨勢,但是女性吸煙數字卻在近十年間穩定維持於大概3%的水平,再加上電子煙的面世及其在年輕朋輩中日趨普及的關係,情况依然令人憂慮。

然而,過往亦有研究發現有超過兩成的病者沒有任何吸煙的經驗。「非吸煙」的慢阻肺病成因,包括長時間在工作環境吸入污染物如灰塵和生化物質、長期吸入二手煙、年幼時肺部感染,以及長期在通風欠佳的環境燃燒柴、乾草或動物糞便等生化物質燃料。

徵狀:長咳、痰多、氣促

長期咳嗽、痰多,是慢阻肺病較早期的徵狀,然而由於它們在一般吸煙者身上都會經常出現,因此有很多早期病患者可能感覺不到有明顯的健康問題。在一個本地研究報告中,發現在一群「健康」的吸煙人士裏面,有一至兩成被診斷出患有早期慢阻肺病。氣促則是一個較後期的徵狀,反映肺部可能已經失去逾半以上的功能,而且問題會隨着時間和年紀增長而逐漸加劇,由初期只感到運動能力下降,到最後連靜止狀態也會感到氣喘,以及長時間需要呼吸氧氣。

目前,最有效診斷慢阻肺病的方法就是「肺功能測試」。受測試者需要深深吸入一口氣,接着盡全力把氣吹入一條連接測量機的軟管內,重複動作數次作實。儘管目前還沒有根治此病的方法,但早一些診斷,可以鼓勵病人早些戒煙和用藥控制病情。

文:陳偉文(香港胸肺基金會副主席、呼吸系统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