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馬來西亞的杏林足迹

文章日期:2018年08月27日

【明報專訊】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來華訪問,這肯定是和發展「一帶一路」大有關連的外交活動,國家當然十分重視。首相以93之齡,甫上任便長途跋涉,顯然也把這次外訪看成頭等大事。這位老人家,遠在1981年便已贏得選舉,成為馬來西亞第4任首相,一直執政到2003年才退下火線,想不到卸任15年後還可以捲土重來。他曾手握馬來西亞政經大權22年,其間爭議不斷,人民給他的評價也是毁譽參半,不喜歡他的人說他是獨裁者,不擇手段兼破壞法治的政壇老狐狸;擁戴他的人卻尊稱他為馬來西亞現代化之父,任內令國家經濟建設蓬勃起飛。較少人提及的,是他曾經行醫濟世的背景,曾當過政府醫生,後來自己開業。行醫令他生活富裕,更有餘錢去從事政治活動。

許多到過馬來西亞旅遊的香港人,把馬來西亞和香港比較,總覺得除了像吉隆坡等少數大城市的市中心還有點像樣之外,其他地方都比較貧窮落後,街道崎嶇不平,市容欠整潔美觀,市場亂七八糟,許多食肆連空調也沒有,街上行人的衣著打扮也很普通。可是,我到過馬來西亞許多次,也當過好幾所大學醫學院的客座考試官,我的印象是這個國家的醫學教育水平很不錯,醫學生都很勤奮,質素也高,一點也不比西方發達國家的差。

醫科試遇星馬港考生 寧願退考

馬來西亞及毗鄰的新加坡,和香港一樣都曾經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接受英式教育制度。三地另一個共通點就是華人佔了人口的重要比例:香港是華人社會不用說了,新加坡的500多萬人口中,其中七成多是華人,而在馬來西亞,華人也佔了其3200萬人中的四分之一。當年英國殖民地遍天下,在英式殖民地教育制度底下培訓出來的醫生,最出色的都是來自星、馬、香港的華裔醫生。當年香港沒有自己的醫學專科考試,要獲得專科資格,受訓醫生都要到英國考取皇家專科學院的院士試。每到考試季節,倫敦、愛丁堡、格拉斯哥這三個舉辦院士試的城市,都雲集了來自全球英國殖民地,或屬於「大英聯邦」的前殖民地的考生。芸芸考生中,及格率最高的肯定是來自星、馬和香港的華裔考生,怪不得當時來自南亞和中東等地的其他考生,最怕遇到有多名來自星、馬、香港的考生大軍殺到,恐怕相比之下,自己會成為「墊底」的考試犧牲品。有些甚至見到考生名單有多個中國名字,寧願自動退考,即使犧牲已預繳的過百英鎊考試費也在所不惜,原因是專科學院規定,每名考生只可報考4次,要是4次都不及格便會終身做不成專科院士。跟大批華裔考生比併,「肥佬」風險高,不划算。

星馬華僑醫生 在港建樹良多

馬來西亞培訓出來的醫生和香港的不相伯仲,在香港讀醫的馬來西亞華僑子弟也很出色,有好幾位還當上香港醫療系統的領軍人物。例如曾任醫務衛生署長(早期稱總監)的鄧炳輝是新加坡華僑,唐嘉良、副署長藍新福,以及前衛生及福利局長楊永強都是馬來西亞華僑,對香港的醫療發展建樹良多。

馬來西亞不欠缺人才,物產也豐富,為什麼發展有些滯後,是否和未能善用人才,尤其是佔差不多四分之一人口的華僑才俊有關?首相馬哈蒂爾可有好好想一想?

文:霍泰輝(中大副校長,兒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霍泰輝 兒言自得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