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86) 婆婆與孫女

文章日期:2018年09月17日

【明報專訊】昨天一家六口、三代同堂來到我的診症室。我正猜想這六個人中誰生病了?原來求診的是婆婆及她的孫女。見他們各人面上的神情,我深深地感受到整個家庭的焦慮,診症室忽然間像出現了一股「低氣壓」。

孫女是一位廿多歲的美國留學生,她一向注重飲食和運動,身體十分健康,也沒有長期服藥或嚴重家族性疾病。不知什麽原因,她回港度假的一個月經常感到胃脹及食慾不振,在美國的日子卻沒有類似的不適。因為還有一個星期才返美國,她便嘗試在港求醫。可是她見了兩位醫生,答案都是要安排胃鏡,其中一位更建議大腸鏡。於問診過後,我的建議是什麽檢驗也不需要,她回美國後便很快回復正常。這位孫女好奇地問:「陳醫生,你如何肯定我的胃及大腸沒有嚴重問題呢?」我笑道:「我不能夠絕對肯定,只是經驗告訴我,你患上嚴重問題的機會有如中六合彩頭獎。當然,差不多每期都有人中頭獎,除非你真的擔心自己承受不了這麽渺茫的機會,否則我不覺得內鏡檢查對你有什麽益處。」

治病不易 醫人醫心更困難

輪到婆婆了,她的問題卻複雜得多,表面上是經常感到腸胃不適、不願意進食及消瘦。但求診期間她不斷哭泣,交談中我感覺到她可能患上抑鬱症。翻查她的過往紀錄,原來她已有三個不同的專科覆診期及七種藥物。她厭惡了覆診、吃藥和化驗,更恐怕我要求她接受內鏡檢查。想了良久,我跟她作了一個協定,說:「婆婆,陳醫生不會勉強你接受檢查。相反,我還要把你的七種藥物減少至兩種,但你可以答應我定時服用抗抑鬱藥及繼續接受精神專科治療嗎?」得到家人的支持,婆婆終於初步接受了我的協定。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這句話非常真實。治病從來不易,但醫人、醫心就更加困難。病人的情緒、心態,往往連他們自己也控制不到,那份無助,許多時連身旁的醫生也愛莫能助。想着想着他們這一家的情况,雙腳已不自覺地把我帶回辦公室,堆積如山的文件又在案頭等着我了。

作者簡介: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文:陳家亮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