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s. in Germany:外國的月亮特別「圓」?

文章日期:2018年10月04日

【明報專訊】大約兩年前,由於外子的工作關係,我們從繁榮便捷的香港,搬到平淡樸實的德國,我們是較少數夫妻同是「外國人」的德國居民,所以要適應新環境,除了使出心口個「勇」字,別無他法。親戚朋友常常問「妳在德國住得習慣嗎?」說實話,兩年了,還未慣,而我亦相信我窮一生的努力也無法完全融入,始終成個德國也沒有唐人區這回事,而且德國人大多數很固執,很慢熱,加上那些年希特勒時代延伸至今的深遠影響,自我保護意識很強,要跟德國人完全交心,豈止花上十年八載?

我跟外子經常形容德國人就如「椰子」一樣,外表堅硬,但果肉柔軟,椰子水更是清甜,但怎樣打開椰子?相信要說得一口流利德語是基本門檻。

我的人生有三分之一時間都不是在香港居住,因為生活,因為工作,因為興趣而學過初階法語和西班牙語,到今日一把年紀學德語,我覺得困難到不能形容!聽到德國人雖然只是閒話家常,但語氣語速總好像在吵架一樣,還要理解當中的文法,詞彙性別,不同階級輩分的用詞,最重要是首先要放下人生之前所學的英語文法和常規,就好像一切從嬰幼兒牙牙學語階段重新開始。

推崇誠信自律的母語教學

在德國生活,除非是住在柏林、慕尼黑或法蘭克福這些大城市,還可以於生活上使用英語溝通,要是像我一樣住在較小的城市,當中大部分人也不擅英語,就算聽得懂,亦多數只聽不說。然而德國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擁有全球其中三大車廠,數間著名藥廠及電器生產品牌,外銷需求這麼大,難道不需要使用英語嗎?當然不是。主因德國小學教育推崇誠信和自律的母語教學,在小學課程的四年當中,只會教導香港幼稚園水平的基本英語,之後會依照學生及家長意願,從而選擇升讀職業中學、專業中學或文理高中,前者的中學類近學徒訓練,亦毋須學習外語,畢業後做的工作不論是「肉類分割員」、超市收銀員、售貨員、診所助理還是倒垃圾的,也不會被看不起,因為德國人相信職業無分貴賤,會尊重別人的專長及尊重自己,深明不一定讀大學,才會有前途和錢途。這亦正好解釋了我在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德國人並不會說英語的原因。

雖然我還沒有適應這裏的生活,但我蠻喜歡德國的,德國有超過一半人都是租房子,而這裏租金管制令樓價沒有太高物價也不太高,生活反璞歸真,天氣好的時候坐在陽台喝一杯咖啡看看書,暫且放下手上的智能電話也非常滿足愜意。

從兩年前初來報到,語言不通猶如又聾又啞的「我倆」變成今天的「我們仨」,一家人盡量努力適應和融入德國生活,全因希望孩子可以在少一點生活和學習壓力下成長。說真的,外國的月亮並不會特別圓,能活在當下,多欣賞一個地方的美,少一點放大生活中的不完美,其實已經很好。誰說只有日本韓國的櫻花盛開?看真一點,德國的也很賞心悅目。

文:豆媽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