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抒直說:半億認證

文章日期:2018年10月08日

【明報專訊】醫管局推行近十年、耗資半億的醫院認證計劃終於壽終正寢,千金散盡夢成空。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新認證計劃,以聯網形式借屍還魂。為什麼要認證?認證對醫療質素和市民有什麼影響?

認證能改善整體醫療服務?

外國地大,動輒便是數千間醫院,醫院運作系統和質素參差,認證可能改善一些質素低、系統混亂的醫院。此外,有些地方會根據認證結果增減資源。在另一些國家,認證的結果會放在網上,市民可以根據認證的成績選擇醫院。

但香港乃彈丸之地,公立醫院只有數十間,由同一機構監督管理,系統差別不大。醫管局亦不會把所有醫院的認證成績公布,市民所知的甚少。最重要的是市民只能到自己住處所屬聯網的醫院就醫,沒有選擇權。若所屬區內的醫院認證成績差,也沒有權跨區選擇認證成績好的醫院。所以,認證對市民沒有意義。

對於整個醫療系統而言,香港的醫療系統一向是高成本效益,醫療水平享譽國際,認證對提升本港醫療在國際的地位幫助不大。就是提升了,亦只會吸引國外的病人來港就醫,對早已不勝負荷的公立醫院是弊處,只有對私家醫院是好處。

認證能改善醫院服務質素?

根據2016年,醫管局向新界區域諮詢委員會提交的「醫院認證計劃」進展報告中指出,推行醫院認證是為了建立良好的風險及質素管理系統,「推動」持續質素改善,所以認證所拿到的成績,並非代表當下的醫療質素好壞。以屯門醫院為例,認證成績驕人,取得十三項優異評級,但屯院在認證當刻就一直飽受醫療事件困擾,外科手術成效監察計劃中也連續七年被評為較遜色,直至今年才破「地獄醫院」之名。

所以,取得優異級別多寡,只能反映醫院團隊在認證籌備工作的努力而已。探究其因,筆者認為是認證內容太側重於指引、程序和系統,缺乏一般臨牀用的指標,以致一間醫院可以具備完善運作系統、改善程序和臨牀指引,卻仍是死亡率高,併發症多,臨牀服務輪候時間長。而醫管局亦不會以獲取的評級來增減資源,對醫院影響不大,對病人實質的服務影響有限,卻增加了很多指引、表格和文書工作。

報告中亦提及,在認證後,各醫院已就自我評估及評審員的建議作出改善,這些改進措施當中,除了藥物安全和晚期護理外,其他的措施,例如加強滅菌及追蹤程序;增強少數族裔支援和加強與持份者溝通及參與等,跟病人處理沒有直接關連。

理論上認證可確保醫療程序妥善,減少醫療事故發生,但只流於理論。曾經有議員質疑認證計劃缺乏指標以量度成效,醫管局卻認為國際間並沒有相應的做法,所以認證的成效根本沒法監督。

筆者認同認證的過程中,同事間增加了溝通及對全院醫療系統的認識,相信會正面影響醫療質素。但既然認證效果存疑,又無法量度,為何仍然繼續新的認證工作?

要知道認證耗資半億,部分是用於新增職位以應付認證工作,要是沒有認證,他們便會失去現有職位,筆者相信這是其中一個令認證無限復活的原因。這半億的資源,若是花在增聘前線醫護人員、提升儀器,甚或將負責認證的同事從辦公室「下放」到前線工作,豈不更能提升醫療質素?

半億花在前線 更能提升質素

新認證以聯網為單位,較舊認證有一定差異,用於舊認證的文件、系統、指引等,肯定不能全適用於新認證。所以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鍾健禮醫生說不會增加同事的工作,這一點承諾很大機會落空。

既然認證是按照同一系統、程序及文化的標準,檢視所有醫院是否達標,而醫管局作為所有公立醫院的監管機構,應能將適合的系統建立在每一間醫院內,再定時檢討執行情况,效果豈不等同醫院認證?

作者簡介:地道香港仔,自幼立志做醫生。行醫多年屢見醫護劣行,病人走了冤枉路。以筆名撰文論盡醫人醫事,力求改變歪風。

文:巫虛賢

相關字詞﹕屯門醫院 醫院聯網 醫院認證計劃 醫管局 每日明報-唔使睇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