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有理:重編基因影響後代

文章日期:2018年12月03日

【明報專訊】近期城中熱談,有科學家為愛滋病父母所產生的胚胎進行基因排序重編,目的是防止嬰兒將來受到愛滋病毒感染,事件引發不少倫理問題。大家關注嬰兒出生前並沒有能力同意接受這項試驗,重編基因可能誘發不良反應,並對往後的子孫後代所造成的潛在影響。

父親的「精子」(Sperm)和母親的「卵子」(Egg)結合成為「胚胎」(Embryo),內含「基因密碼」(Genetic codes),控制細胞蛋白質的製造及新陳代謝,從而操縱細胞功能。細胞基因密碼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共同決定嬰兒出生後的體質和形態。

基因科技一日千里,現已有多種方法改變細胞的「基因排列」(Gene sequences),甚至控制細胞製造某種蛋白質的功能,包括「基因治療」(Gene therapy)為細胞引入新基因、「重編基因列序」(Gene editing)更改基因的原有排列、「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使用遺傳技術來降低基因的表達水平。

這些基因科技可應用於不同類型的細胞,體外細胞的基因受到改變,回輸入患者體內,可作治療疾病之用。單一基因出現變異而致病(Single gene defect),如缺乏「第八血凝固因子」(Factor VIII)的「血友病」(Haemophilia),「基因治療」可提供一個正常的基因,取代本身已變異的基因。

基因技術亦可應用於「癌症免疫治療」(Cancer immunotherapy),例如「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CAR-T);醫生為患者的T細胞加入CD19「嵌合抗原受體」,令T細胞具能力攻擊自身體內含CD19的癌細胞,可有效控制多種急性淋巴白血病及淋巴癌。

重編基因列序出錯 或誘發癌症

跟基因治療稍有不同,「重編基因列序」涉及直接改變細胞內原有基因組的列序,技術更加複雜。「重編基因列序」利用「內切核酸酶」(Endonuclease)切割掉某段不良的基因,然後將兩個切割末端合併或修復。在修復過程中,原有的基因被新的基因列序所取代。切割和修復的精確度必須極高,避免出現錯誤的基因列序,因而引發不良後果;「致癌基因」(Oncogene)、「腫瘤抑制基因」(Tumour suppressor gene)或「DNA修復基因」(DNA repair gene)受到破壞,皆有機會誘發癌症。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