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s. in Germany:正經地「盡情玩樂」

文章日期:2018年12月27日

【明報專訊】2018年即將結束,是時候為明年作一些計劃,2019年我除了要實行個人產後收身大計,更要為大兒子報讀幼稚園,展開他未來十多二十年的校園生活。

幼稚園的英文Kindergarten,其實源自德語,意思是「小孩園地」,顧名思義,德國人認為小孩的第一個校園生活地方應以小孩的喜好作依歸。在德國讀書,並沒有任何人會贏或輸在起跑線,小孩亦毋須為幼稚園學前準備而讀「N班」,更不需上baby gym或playground加快適應群體生活或拓展自理能力;德國的幼稚園教育方針,是希望小朋友玩樂中學到獨立及群體生活,不需要乖乖上課學寫字,「盡情玩樂」是幼兒教育中最正經的事。

德國幼園生 學自理非學知識

德國的幼稚園採用的是混齡教育模式,沒有分K1-K2-K3,不同年紀的學生一起上課,讓小孩體會到大家庭中兄弟姊妹一起成長的感覺,從中學懂禮讓和分享,令他們相處更融洽和諧,培養互助友愛的品格。校園內沒有書桌只有飯桌,老師沒有黑板教寫字,書架上沒有教科書只有圖書,小孩下課後沒有功課,亦不用準備考試,沒有被迫過早開發智力,而是從遊戲中啟發創意力及自理能力,全因德國人相信自理能力比學術知識更重要。我記得小時候媽媽每天送我到學校時,離開前必定會叮囑我要乖要聽老師話要專心上課,但德國父母只希望子女每天在幼稚園裏盡情玩樂,盡興而歸。

幼稚園中小孩擁有很多自我主導權,以啟發他們的創意思維和求知精神,他們可選擇留在教室內玩積木或樂器,還是在校園公園玩耍;午睡時間要睡覺還是玩拼圖看圖書;老師的職責通常只是在遠處注意小孩,不會帶領他們一起玩,更不會趕羊式看着小孩,要是小孩跌倒了,老師會先讓他們自己試着站起來,非必要也不會扶一把;就算小孩有糾紛,老師亦多數不介入,好讓他們學懂怎樣解決問題和保護自己。天氣也從不是阻撓小孩外出玩樂的因素,除非下暴雨或大風雪,不然下雨也會出外玩耍,因為德國人堅信走出戶外才可以看到真正的世界,跟圖書和互聯網認識的世界完全不一樣。

在德國所有小學都沒有排名比較,進小學亦沒有入學面試,小孩需要在幼稚園期間學會管理時間、整理東西、和別人相處,這已算是準備好進小學。在上述學習過程中就算小孩有錯誤,老師和家長也不會立刻糾正,以免他們失去「自己做」和「做自己」的勇氣,當小孩擁有自信和快樂的童年,便能為培養良好性格奠定基礎。

在香港,有很多小孩從小活在競爭下,失去快樂學習的機會,究竟是現代的教育模式衍生「怪獸家長」?還是「怪獸家長」自我設定了愈來愈早的起跑線?雖然我們未能改變現有的畸形教育制度,但家長其實可調節自己的心態。

文:豆媽

相關字詞﹕怪獸家長 教育 德國 幼稚園 每日明報-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