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2018大事回顧

文章日期:2018年12月31日

【明報專訊】本文見報之日,是2018年的最後一天,趁這個難得機會,本欄也跟跟風,學學報章電台電視各類媒體那樣來個「2018大事回顧」,回顧一下過去一年香港醫療界令人關注的事件。

流感危機年年有

首選事件肯定是令香港人「年年難過年年過」的季節性流行性感冒。根據衛生署的數字,於2018年1月10日至4月4日冬季流感季節期間,共有384人死於流感,其中358人為60歲或以上長者,另有兩名3歲及5歲的兒童。回顧過去幾年的冬季,「流感病人攻陷公立醫院」都成了各大媒體連續多天的頭條新聞,去年更勞煩特首親臨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承諾動用資源找出紓緩方案。結果政府錢是拿出來了,有沒有紓緩,醫管局當局和前線的看法卻未必一致,長治久安的醫療方案更不用說了。事實上,每年一度的「流感危機」只是反映香港醫療問題的冰山一角:只要留意近日報章報道,2018還未完結,流感季節還未開始,公院的內科病房已宣告爆滿,本來人手已經緊絀的醫護人員已是百上加斤。看來香港的醫療政策不單是年復一年地對付流感,還要解決安老服務、醫療服務需求日增,以及醫療人手不足等核心問題,能否做到還要看當局的決心和勇氣。

兒童醫院里程碑

第二件大事是香港兒童醫院落成,以及在12月18日正式投入服務。這個籌劃超過10年,耗資百多億的專科醫院,雖然只提供468張病牀,但確實是香港醫療界,尤其是兒科界的一個里程碑。

成立兒童醫院最重大意義,依我看是表示政府重視兒童健康和兒科專業,不像以往的那樣因為香港兒童健康指數,好像新生兒和嬰兒存活率,已經超英趕美排在世界榜首,兒科成了「自己成功的受害者」(victim of its own success),不受重視。至於要向世界其他大城市看齊,要和世界接軌,有需要成立兒童醫院的論據,恐怕已經過時。

事實上,現今西方發達國家的兒童醫院,都有很長的歷史,成立背景和今天大不相同。現今的醫療專業,講求跨部門跨專科互補,更難以用年齡(18歲)硬把病人分為兒童和成人。和綜合醫院完全分開的「獨立」兒童醫院,不利於和「成人」專科互補,反而建於綜合醫院裏面的「兒童醫院」,即所謂「院中院」(hospital within a hospital),才更切合先進醫療的需要;3年前美國維珍尼亞州列治文市區便以此為由,否決了興建獨立兒童醫院的提案。希望將來位於啓德的綜合醫院落成後,香港兒童醫院有強鄰作後盾,不再因「獨立」而變得孤立無援。

500億推動創科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要讚讚政府善財願捨,投放500億推動創新科技,其中100億用於建立兩個科研群組:一個是醫療科技,另一個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事實上,許多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研發都和醫療有關,看來各大學從事有關科研的同人,除了因有望獲得更多研究資源而欣喜外,還要有心理準備迎接一個非常忙碌的2019,我在這裏預祝大家一個Happy and Busy New Year。

文:霍泰輝(中大副校長、兒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病房 專科醫院 醫療科技 院中院 兒童醫院 流感 兒科 霍泰輝 兒言自得 每日明報-唔使睇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