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抒直說:再談「一蟹不如一蟹」

文章日期:2019年01月14日

【明報專訊】「裙腳醫生」一文刊出後,看到很多回應,深表感謝。這些回覆、謾罵,印證了文章內容,它們可歸納為數點,有些值得回應。

有人認為文章只是基於一個個案。其實彭飛舟醫生指出,這種「家長投訴」不是第一次,只是回應的人沒留意。

每周工時中位數45小時

有回應指醫生工時長,要多休息,這是他們的權利,也可以減少錯誤,病人便更安全。根據衛生署2015年醫生人力資源調查發現,醫生每周工時中位數為45小時,反映出不是每個專科工時都很長。以每星期5天半工作計算,每天朝九晚六或七,工時是50小時左右,當然有某些醫院的臨牀部門工時或許更長。但這樣的工時,跟其他行業相比是否更長?是否合理?醫生又是否沒有足夠休息?讀者可以用自己的工時來判斷。我在上一篇文章提及,醫生工時已經隨着年代不斷減少了。

在「裙腳醫生」一文中,並沒有討論夜班工時,但有人提出文獻證明工作超過20小時就像醉酒一樣。事實上,這文獻是引述了一個20年前的模擬性研究結果,並不是新發現。試想想,為什麼這個研究結果在20年來沒有對醫生當夜班有任何影響?究竟這個研究是否公認的權威?或只是從箱底摷出來支持自己「做少啲」?反過來想,減少當夜班的時間,是否會提高醫生的工作水平?近來出現的醫療事故,例如紗布封喉,漏駁氧氣,放導管時刺穿頸動脈等,是因工時長而出現嗎?

刻苦耐勞=奴隸制?

「裙腳醫生」一文不是為了討論工時長短,而是說新一代的工作態度,不願刻苦耐勞,不但在工時上斤斤計較,在實習時不認真學習,連數星期的周末專科培訓也會有「家長投訴」。其實,還有剛考取專科資格的醫生,若被要求繼續當前線夜班便會辭職等問題。「一蟹不如一蟹」是指他們的工作態度,不是醫學知識水平。

在眾多回應當中,刻苦耐勞竟然被認為等同於「回到奴隸制」、「做牛做馬」、「食樹皮」。更有回應認為「在香港生活不應那麼辛苦」,「不應該辛苦」是新一代與生俱來的權利嗎?

病人健康應為我首要顧念

不管哪一個年代,在社會上每一個人都需要努力奮鬥。你想要的,要靠自己打造出來,多勞才能多得。刻苦耐勞不是「老海鮮」用來表示自己「好捱得」,這是做人和工作的態度,但新一代認為自己的「辛苦」不合理,要求「進步」。年輕一代說是不合理便不合理嗎?他們說自己「不應辛苦」便不用辛苦嗎?整個部門、整間醫院,甚至整個醫療系統都要因為他們改變嗎?所以,在眾多回應當中,我比較認同「裙腳醫生不單是那裙腳仔有問題,而是那任跨國公司的怪獸家長有問題」。現代教育講求讓小朋友自由發揮,父母要讚賞要包容,過分保護,令新一代以為自己想出來的便等於絕對正確,人人都要跟從。

對不起,「老海鮮」並沒打算「進步」來製造舒適寫意環境給下一代「做少啲」,老海鮮的責任是製造一個更好的醫療環境給病人,把病人治好,這便是日內瓦宣言的第1、2條: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病人的健康應為我首要的顧念。

作者簡介:地道香港仔,自幼立志做醫生。行醫多年屢見醫護劣行,病人走了冤枉路。以筆名撰文論盡醫人醫事,力求改變歪風。

文:巫虛賢

相關字詞﹕怪獸家長 醫療系統 專科培訓 醫療事故 醫生工時 裙腳醫生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