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眼拍世界 光影記錄生命力

文章日期:2015年01月30日

【明報專訊】老人家頸上掛着的單反相機,看起來跟他們不太合襯;但或許聽過他們談話後你會更詫異——伯伯興奮的談論如何以近景、遠景拍攝小孩踢足球;婆婆則談着把影像展現故事性的竅門。這班來自不同地區長者中心的老人家,早前參加由采風電影所主辦的「兩代合拍:退休人士紀錄片製作班」,由年輕的紀錄片工作者帶領老人家手執單反相機以鏡頭記錄大小事——有的拍下公園晨運樂、長者歌唱比賽、手工習作;也有靜靜觀察人物,如退休後愛上跳舞的女士,以及全心照顧癱瘓丈夫的妻子。拍紀錄片不是年輕人的專利——長者人生所滿載的故事,更為豐厚更具力量。

碰一鼻子灰 學懂捨棄

「阿sir說拍片好像煮餸。我們先到街市買菜,什麼也買回來,回家才想應怎樣利用手上的材料煮餸。」退休前是救護員、今次擔任導演的郭偉強說。這班退休長者來自聖公會將軍澳安老服務大樓,上過十幾堂的紀錄片班後,交出一套叫作《爸爸》的感人短片,記錄了細心照顧癱瘓丈夫的鄧太的生活點滴。回想上課初期,七十三歲的張加興(興哥)剛上課時,分不清拍片跟影相,拿起相機便猛地按下快門。但是興哥作為其中一位負責掌鏡的攝影師,還是交出了一部有板有眼的作品——《爸爸》的鏡頭跟隨着鄧太每天照顧丈夫的日常生活:餵他吃飯,把他從輪椅帶到沙發上,到中心做物理治療,興哥說:「如果大家坐定定的拍攝,就會輕鬆得多。但拍紀錄片要邊走邊拍,隻手要夠定,就好難。」同樣作為影片攝影師的陳雪玲(玲姐)則認為剪接最難:「原來紀錄片跟劇情片不同,沒有劇本、故事、結局。所以對我來說,最難的還是要把片段剪接成一個故事。」玲姐說。

起初一組六人,上過導師的理論課,又鎖定拍攝對象鄧太後,便膽粗粗的拿着相機打算什麼也拍,結果卻碰到一鼻子灰。想邀請鄧太的子女受訪,卻遭拒絕;想拍鄧太在公園耍八段錦,但同班的學員及導師卻不願上鏡;聽說鄧太在老人中心飯堂餵飯給丈夫的一幕很甜蜜,但原來飯堂又不讓拍攝。「起初我們真的以為揸住部機就乜都影得!」導演強哥笑說。拍攝紀錄片得見步行步,隨機應變;也得學懂捨棄的美德。「雖然有的最終拍不到,但我們沒有失望,也算是一種經驗吧!」組員陳立藩(藩哥)說。

剪接故事最難 考驗耐力

影片拍攝過後方才完成第一階段,隨後的剪接及後期製作,才是一場真正的耐力賽。由於中心電腦未能支援剪片軟件,老人家們以最傳統的方式作剪接——paper edit,在記下畫面和對白的抄本上剪剪貼貼,砌成影片大綱。陳愛金(金金)所負責的就主要是抄寫部分。「把筆丟低了這麼久……現在要重新寫字,一點也不容易呀。尤其是一些口語如『囉』和『啫』,識聽但不識寫。」金金說。導演強哥也認為,拍紀錄片就是這個「炒餸」的過程最為困難:「應該怎樣炒個故事出來,讓故事流暢好看?」強哥以前也常常攝錄自己兒子的成長過程,但今次真的認識了拍攝及剪接技巧後,笑說發現自己以前拍下的影片其實很長很悶,以為自己會配上音樂就已很厲害呢。

記錄癱瘓者妻子 苦與愛

當「兩代合拍:退休人士紀錄片製作班」的大部分同學都以日常生活的趣事為題,《爸爸》一組人卻選拍一個相對較沉重的題材:癱瘓病者及其家人。老人家們在幾天以來的跟拍過程中,體會良多。金金說:「鄧太不會愁眉苦臉的,常常臉帶笑容,她自自然然的去付出。所以我本來想把此片叫作《無私的愛》。她這樣的付出,難道會渴求回報嗎?」而強哥指可能因為他以前當救護員,見過很多更為苦不堪言的病人,所以在今次拍攝中反而有另一種體會:「其實香港有很多資源去幫助殘疾病人,就像鄧太一樣,幾年間其實她得到多方面的支援。我們可以把這些病人家人組織起來,讓他們分享尋找資源的心得嗎?」

另一邊廂,在明愛東頭長者中心的幾位成員則拍出了數分鐘長的短片《長者學手工》,拍下了長者義工馮興教導長者們把利市封摺成裝飾的上課情形。三位組員:導演馮淑儀、她的丈夫梁家輝和攝影王盈昌皆說,自己上課初期也不知什麼是紀錄片,只是為了學習拍攝而來。七十一歲的王盈昌伯伯上課好認真,下課後一定會留在課室裏追問導師。他又在上課期間就到深水埗以一千元買了部二手相機。「我記得導師阿真(陳巧真)講過,感光度調高點,拍攝的影像也會較光,於是我就在家裏試試拍攝洗衣機!」前幾天,王盈昌伯伯拿着相機到公園去,見到幾個學生踢足球的場景,便以相機捕捉。「我即時想阿真教我的前景、後景、中景,便嘗試以這樣的方法拍攝。轉眼間有個小朋友入球了,很想捕捉他臉上的表情!可惜我手腳太慢,來不及拍下。」有五個孫子的馮淑儀也認為導師所教的「前景、後景、中景」構圖,以及拍攝人物需留意的「頭頂空間」及「視線空間」最為有用,更笑稱現在自己也會以這樣的攝錄技巧拍攝孫子呢。

摸索揸相機不手震妙法

單反相機一點也不算輕便,况且由老人家持機,又怎能減少手震情况呢?王伯伯向我們分享了一個技巧:「拍照時,用手把相機的頸繩扯到最盡便可以了!」王伯伯又大方的展示他前幾天在公園所拍下的短片,導師也大讚他大有進步。幾位組員也表示很希望能繼續學下去,特別是剪接部分——家中的電腦未能安裝剪接軟件,於是只能回到中心做一些基本的操作。而同中心的同班同學更自行組成了攝製隊,自告奮勇的出機拍攝明愛的各種大型活動。王伯伯說:「阿真只是把門打開,讓我們去看這個世界。但我們需要學習和嘗試的還有很多!」

文:吳世寧

圖:李澤彤、陳淑安、采風電影

編輯/蔡曉彤

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