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青:千年舞影 《踏歌行》

文章日期:2016年02月19日

【明報專訊】曾讀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對詩人形容的唐代著名霓裳羽衣舞留下深刻印象。

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羅綺,顧聽樂懸行復止。

詩內極盡細膩描述千年前舞者的音容笑貌,步步生姿,使人如置身唐宮,看舞者容顏似玉,一身虹裳霞帔,舉步冠搖,擺揚有情。合上書,餘音嫋嫋,叫人想坐上時光機回到古代窺看千年前舞者生姿。

最近在地鐵走過,見海報上古裝的女子轉姿生花,說是北京舞蹈學院與香港舞蹈團合作的一套樂舞集。於是乘工作之便,與北京舞蹈學院兼《踏歌行》導演鄭璐淺談中國古典舞的一二。

借古籍 重現古典舞精髓

鄭璐說,《踏歌行》由已故中國著名舞蹈編導孫穎教授所創,孫氏通讀官方正史《二十四史》,並就當中樂制進行研究,重新整理漢磚、陶俑,希望將失傳的古代樂舞形象呈現。鄭璐說,老教授想借古籍找回古典舞的精髓,因為知道舞武同源,便去找一部書名《武林密史》的書,為此花了一個月的薪水,結果只找到兩句有用的說話。「然後,他又在中國鼓吹勞動的時候,與哲學、美學和歷史學家相遇,得到了很大的滋益。」孫穎如此執著於重現古典舞,是因為相信中國的古典舞是民族形象的表徵,在不同的領域上,如文學有詩詞歌賦,建築有中式古建築,美術亦見國畫雕刻,他希望舞蹈領域也可有中國古典作為代表。

為了教授香港舞蹈團成員演出《踏歌行》,北京來的老師除了教舞,也重視舞者對不同朝代的認識和感受,大家一起上了歷史課。表演共有11段宮廷舞蹈,從先秦漢唐到宋明清,「中國古典舞與現當代舞不同,當代舞追求個體視角,古典舞追求的卻是隱藏在歷史背後的審美價值,尤其重視傳統。舞者必須通過感受與浸泡,才可將歷史的意義呈現出來」。

文:黃雅婷

圖:陳淑安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