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藝.獲獎作品:捨,可以快樂

文章日期:2016年05月02日

【明報專訊】編按: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與國際學院合辦的「全港中學生詩文創作比賽」,旨在培養中學生詩歌和散文寫作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修養和寫作能力。本版選刊該比賽二○一五至二○一六年度論說文組甲等獎作品,並附評審評語。

快樂、煩惱好比太極的黑白,黑白兩者互相對立又互相依存,無論是山是水是日是月,萬物均由一陰一陽、一正一反所組成,形成一種獨有秩序。兩者衍生的事物複雜,背後道理卻異常簡單,正如每人快樂的原因都不同,但尋找快樂的方法卻是相差無幾。

何謂快樂?每人需要不同,充實心靈並非就是高尚,追求物質並非就是庸俗,只要願望得以滿足便可稱為快樂。快樂雖然無分雅俗,但卻需要將其分為道德與不道德。以別人痛苦換取自身快樂,而且對其行為毫無愧疚,這顯然是不道德的快樂。試想像當每人也有這種想法,事事以己為先,那麼在社會中還有誰可得到快樂?

快樂觀乎捨得。有捨才有得,愈不捨得就愈苦惱,換過來說,將苦惱轉化成快樂亦很簡單,只需踏前一步不再強求。好比明天是統測之日,當下的快樂是享受一場刺激的電腦遊戲,但若你只沉溺在眼前的快樂,錯失的便是考取好成績後所得之樂。如果執着眼前煩惱,眼中就只有眼前煩惱,看不到將來快樂,因為執迷在當下煩惱;如果執着眼前的快樂,眼中就只有眼前快樂,看不到將來快樂,因為執迷在當下快樂。蘇軾也說:「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感不快時不妨拋開昨天包袱,放下自在,當然能活得快樂,任眼前難題碩大無比、眼前快樂前所未有,又有誰怕?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一樁小事都能令人悶悶不樂:錯過巴士而遲到不快;被老師責罵不快;被上司責罵不快;與父母頂撞不快,快樂到底在哪裏?但,就算世上很多事物令人不快,偏偏有人能保持快樂,他們的優勝之處其實無他,就是調整自身心態。莊子在妻子死後一邊擊盆、一邊唱歌,旁人對他的表現感奇怪,認為他冷酷無情,但他是調整對待死亡的態度。為何面對死亡一定要哭哭啼啼?為何不能視死亡為人生的新進程?同樣道理,錯過巴士,就想想這是一次學習早出門的好機會;被老師責罵,就想想老師也是為你好。可惜社會上偏有人將一時的挫折視為天大的困難,曾有文憑試考生放榜後成績不如理想而自尋短見,他們不懂將眼前的不快放下,選擇以輕生逃避問題,終失去了寳貴生命。反之,如可像莊子般調整心態,改變固有想法,可令人不快的情況實在少之又少,人生不如意事自然剩下「十之一二」。

快樂可得自學習。「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認真學習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學習之樂,除成為繼續學習的推動力,還能提升品格修養,從而得到深層之樂。儘管現今社會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可是人並沒變得快樂,問題源於很多人學習時抱着功利態度,認為學習只為敷衍師長或應付工作,乃是一種獲得技能的途徑。諸位請別視學習為苦差,嘗試享受學習,學習之樂自能生。《岳陽樓記》有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快樂推動人持續學習,品格修養得到提升後,不論是外物的喜樂還是自身的失意也無法主宰你,因為快樂早已存於心,內心態度才是情緒的主宰。

快樂非靜止不動,而是圓轉不斷,若可在轉動中得平衡,豈會與快樂失之交臂?

(作者是「全港中學生詩文創作比賽」二○一五至二○一六年度論說文組甲等獎得主。)

◆評審評語

能組織相關的材料,對快樂提出了個人的看法,立說也大致完整,行文表達也自然清晰。惟層次轉化等處理尚可加強。

●梁啟圓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力場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