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劇」Black Mirror 背後 照一照黑鏡預知未來

文章日期:2016年10月28日

【明報專訊】「預知未來」未必需要特異功能,只要掌握一種可對社會有深刻觀察及體會的科學,即可以粗略預知未來;科學寓言Black Mirror被捧為「神劇」,英編劇Charlie Brooker完美示範如何單憑智慧及知識,便能預測科技引導社會發展的路向。繼在全球引起廣泛討論及注意後,劇集第三季由英國Channel 4移步至國際舞台Netflix,衝出英倫接觸更大的觀眾群。

看過首兩季Black Mirror的都知道,Charlie Brooker如何將電視變成看透未來科技世界的水晶球,上演一場又一場科技敵托邦dystopia,此劇屬Sci-fi恐怖寓言——單是「黑鏡」取名之言簡意深,已見智慧。Netflix總共order十二集,首六集,即第三季先在今年十月二十一日示人,基本上單第三季的分量已等於首兩季的總和。Charlie Brooker解釋將Black Mirror轉陣是因為Netflix一次過推出所有劇集的做法與劇集本身每集一個獨立單元的性質切合,亦不會因每集非連貫而誤導觀眾拖累收視。

英劇變美版 難得創新出色

這決定惹來「忘恩負義」離棄Channel 4的批評,不少人包括筆者在內,都曾擔心Black Mirror因要迎合美國市場口味而影響劇集質素,畢竟英劇變美版十次有九次都是災難級的爛。幸而繼續由Charlie Brooker親自主理的第三季不止沒變壞,反而是回到第一季的鋒利創新,大膽出色,更巧妙地利用美國這背景而令某些主題有更荒誕超現實的表達——筆者敢說這是今年,不止今年,是21世紀必看的電視劇。

必看,因為這六個發生在不久將來因科技而起的敵托邦社會,可供汲取教訓,防止這些未來成真。如Charlie Brooker透露,這季的故事都是他在思考科技的what ifs的未來;這等往往都是因科技而起的可怕未來。當然,科技是中性的,科技發展亦是無法阻擋的急流,社會怎樣運用科技才是我們真正能掌控的範圍。有見及此,在不劇透的大前提下,我在此概括第三季探討幾個重要科技主題,先讓大家反思科技潛在的邪惡。

赤裸公開你值幾分

現時網上Social Networks好像只存在兩種極端用戶:一種是自戀狂,將自己的無所事事公諸於世,與全世界分享,爭取曝光,全天候呃like;另一種則是不活躍一群,受不了這種popularity competition的壓力,通常在share前一刻就按下取消。社交網絡有多少like已成為我們存在的印證,要受歡迎就要多製造更多人見人愛的post,正能量是必備,無人鍾意睇人日日傷春悲秋,所以food porn或「曬命相」是大路主流。

What if,未來的社會每人都有一個公開評級,做每一件事,無論是在社交網絡或現實,人人都可以評分,同時人人都可以看到你的公開評分?想想,現在的社會我們也有類似的評分制度,只不過是評分單位較隱蔽,換成是財產、智商、獎項或名氣等作評分標準。又或是,細想,像Uber,我們不就可以給司機或乘客的「表現」直接評分?OpenRice評分呢?機場上或公共機構上那些「你多滿意這次的服務?」呢,其實不就是已在發生了嗎?

製造另一層「現實」

人氣評級,就是終極的社會監察工具。如果人人都可以各自評分,絕大多數的人自然都會充滿正能量,做「人見人愛」的東西,那人氣指數就一定不會差到哪了。這就是所謂的人氣,這就是所謂的「受歡迎」,這會是我們的未來?

記得今年稍早前VR正式推出到家用市場,網絡流傳一個挪威女士在玩喪屍Game The Brookhaven Experiment的片段,她失控地氣喘尖叫,投入程度就如真的遇上喪屍一樣。「好似真一樣」正是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的真正底蘊,目的就是製造真實以外的另一層「現實」。

另一邊廂,由Google Glass到Pokémon GO,將現實世界與虛擬重疊,稱為Augmented Reality。不用說遠,已有主題公園推出VR過山車,上山落海看盡懸崖絕嶺原來亦不及在槍林彈雨太空飛馳那麼刺激(想深一層,其實迪士尼一直在做Lofi的「虛偽現實」了)。縱使VR與AR到今天還未真正普及,但這兩三年市場已預測未來數年至2020年VR與AR將會滲透市場,成為主流,所以你才會見到facebook買下Oculus Rift,Microsoft也急不及待要發展Hologram科技。

What if,不久將來AR與VR兩個科技可以重疊,只要我們透過視鏡甚至植入組件到身體,就可以看見另一個真實的影像?從此眼見未為真,你的樣子如何也不再緊要,大家只看到想看的,投射出你想看見的樣子;愛打機的你,視聽以外現在感官刺激變為真實,不僅睇到聽到還能捉摸到感受到,這是勇敢新世界,還是Sci-fi災難世界的材料?

What makes us human?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其中一個流行亦被廣泛接受的答案是我們的記憶。美國US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上年已宣布他們開始進行可植入人腦的記憶卡實驗,目標是解開人腦記憶如何運作之謎。這計劃背景是幫助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服役期間不幸有腦創傷的士兵拾回記憶(估計有逾三十萬士兵),名為Restoring Active Memory project。

長生不老的「人生」?

What if,不久將來無論我們的肉身如何,我們的記憶都可以被儲存,上載到Cloud;而在Cloud上我們的記憶與知覺可以自由活動生存,更可以與其他人的記憶互動,等同活於夢中。就算我們死了,我們的知覺記憶仍能永久活在雲層上的夢境,永久生存,毋懼生死病痛,happily forever,這樣的長生不老,很想要嗎?

當然,雖然這些what ifs全都有根有據,但不無「諗多咗」成分。不過,如果你還質疑Charlie Brooker的Black Mirror的真實性,那你就要記得第一季的第一集The National Anthem早就成功預測了現實,向公眾先展示了英國首相與豬發生性行為,即是早前轟動英國David Cameron的Piggate的戲劇版本。

Black Mirror是具智慧、前瞻、幽默於一身的當代警世科技寓言,它會令你對科技以及現今社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及反思。聽來匪夷所思?剛還有報道說,Netflix的行政總裁Reed Hastings在一個訪問中說,錄像串流的競爭者不單電視電影電子遊戲VR之類等,二三十年後,人們可能啪一粒藍丸就去了另一個世界,啪粒白丸就回來。

文:陳Damon

圖:Netflix

編輯:蔡曉彤

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