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導賞﹕厭世,是為了生存 直面「暗黑」的自己

文章日期:2017年01月15日

【明報專訊】新一年新希望,facebook(fb)上朋友都不免俗地說兩句感言,玩玩網頁上留言「新年快樂」熒幕就會放個煙花的功能,一些「厭世」專頁卻繼續潑冷水,祝大家二○一七年「天天都厭世」。

過去一兩年,台灣誕生不少「負能量」語錄、插圖專頁,開設九個月的「厭世動物園」已儲得八萬fans,「厭世哲學家」去年底一晚之間更暴增上萬個like。

「厭世動物園」創作者「厭世姬」說,厭世,是在狹縫中生存的方法。

「要死不活」的感覺

剛過去的聖誕,「厭世動物園」貼出一隻神情生無可戀的麋鹿在抽煙,身旁滿地酒樽,網民紛紛轉發說「這個圖很實用」。厭世姬形容自己筆下動物「要死不活」,原本只為好玩而畫,朋友們卻覺得很有感覺,後來便索性經營一個專頁。最近她推出印上「離婚退錢」的利市封(圖a),將人們對婚禮上「畀人情」暗藏的不滿擺上枱面。在台灣掀起爭議的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她亦製作一張寫上「別人結婚,干你屁事」,加上豬、牛、雞、貓、兔齊齊舉中指的彩虹圖,立場鮮明,也借出供人製作貼紙及旗幟,成為同志遊行中的一道風景。

厭世姬是外文系出身,順理成章到出版社當了好幾年編輯,說到畫畫,僅在大學學過三個月素描。她編了三年童書,一直想寫故事,「可是都寫不出來,腦裏會有作者和編輯兩個聲音,編輯的部分會一直批評創作的部分,很難進行下去」。現在她已轉行,雖然動物園專頁開始售賣產品,又在今個月出版繪本,但厭世姬還是想維持畫畫以外的全職工作,笑稱忙碌才會更厭世。

讀哲學≠看得開

無獨有偶,去年十月開設的「厭世哲學家」like數突然在年尾幾天內飈升,專頁的經營者Edward猜測是因為他所寫一篇藉《哈利波特》談論同性婚姻的文章引起關注,內容雖與哲學無甚關係,卻令專頁內對老莊、孔子等哲學家名言的「超譯」也起死回生,再度吸like。老子「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一句譯作「為什麼世界上有那麼多權貴呢?因為有你們這些賤民的支持,他才可以當權貴啊,呵呵」。不少留言認真討論原句真義,Edward在專頁上雖明說「不要跟我認真」,但仍常常樂於奉陪,與網民尋根究柢一番。

和厭世姬一樣,Edward都堅持身分保密,只透露自己原任高中國文教師,目前在服兵役,讀大學時已對中國古代思想與歐洲當代哲學深感興趣。他說開設「厭世哲學家』是無心插聊,「我的感情路一向很不順,常常跟我的室友抱怨,有一天我的室友實在受不了,就問了我一句:『你讀了這麼多的哲學,為什麼還是看不開呢?』那個時候我才發現,原來一般人對哲學的印象竟然是『讀了哲學應該會比較看得開』」。

厭世是必經歷程

但他認為,「對哲學家而言,厭世似乎是一個必經的歷程,因為哲學家的心靈比一般人敏銳,他們總是能夠觀察到社會的運作充滿荒謬與不合理。因為哲學家總是不滿意社會提供的現存的答案,所以他們就更厭世了。」於是他反其道而行,打破勵志書中莊子超脫的心靈導師形象,以另類「超譯」說明莊子正是極致的厭世者。

戳破美好幻想 發泄負能量

插圖和語錄是網上兩大類受歡迎專頁,而嘲諷現實的「負能量」專頁在台灣也興起多時,「厭世動物園」和「厭世哲學家」還算新興,二○一五年已有「每天來點負能量」語錄出現,精要短句每每狠狠地戳破人們的美好幻想,成為味道辛辣的心靈雞湯,至今fans超過六十五萬。若論圖畫,「消極男子」那個眼神空洞的男孩在fb也是萬人迷,新年安慰網民「二○一六年沒做什麼,也沒關係,反正你活到現在也都沒做什麼,也沒什麼成就」。

Edward也說自己喜歡這兩個專頁,對於負能量粉絲團愈來愈多,「我想這是因為,在一個人很受傷、孤獨或厭世的時候,當下最需要的,其實是被同理的感受,而不是有人在旁邊,事不關己地告訴他要『看開一點』、『換個角度思考』、『跟別人比起來你已經好多了』……如果可以這麼容易就看開,那我早就看開了,還需要聽你說這些嗎?厭世粉絲團受歡迎的原因不是因為它提倡消極頹廢的人生態度,而是因為每個人的內在都有負能量需要發泄,我們必須要面對它,與它共處,才能夠愈來愈認識自己,而不是一直用一些正能量的想法來粉飾太平」。

世界需要正負平衡

厭世姬看法類同,不過亦顧及人人情感需要不同,一些人能夠從正能量的語句中得到支持,「那也很好啊,這個世界就是正負在平衡嘛」。她看自己所畫的圖所以被需要,是大家處身的環境「有很多討厭的事」,「如果大家沒事就在玩、出國、吃好東西,不用擔心生活的話,這個東西就一定不會受到喜歡吧,有需求的人就會少。現在環境太差,我不知道香港怎麼樣,可是台灣這幾年真的很不好」。

不要假裝過得很好

記者趁厭世姬來港跨年約她受訪,她說自己到過香港很多次,喜歡這裏「亂糟糟」的感覺,新與舊、東方與西方、富貴與貧窮產生各種衝突,在她眼中是迷人之處。那香港人怎麼樣?她想了想:「香港人好像不太喜歡外人,不懂廣東話就不會給好臉色。」然後她追問:「真的是這樣嗎?還是懂不懂廣東話都沒有好臉色?」輪到記者想了想,「也是吧,不過應該是香港人太累了,沒氣力裝出好臉色」。

所以香港也有不少「厭世粉絲」,其實本地也有「厭世療癒系」的插圖專頁,「Nothing Serious」插圖的主角孤身一人在角落,總是提不起勁,輕輕抱怨生活累人,靜靜和香港人的心聲共鳴;「Cliffy」不同於前者畫風柔和,以粗線條勾劃脆弱心情。這些專頁的共通點,是從來不強調世界有多光明,突出人們與現實困境糾纏的無力感,說到底,它們的力量都在於背後一個信息:I know that feel bro.

有批評說這類內容渲染負面情緒,甚至認為會鼓勵自殺,但對厭世姬來說,厭世並不代表消極,「它只是說我討厭這個世界,承認討厭它,重視討厭它的感覺,才是可以讓我們繼續生存的原因。不要裝作過得很好,就是要承認過得不好,很不爽,很多怨氣,不用拿心靈雞湯麻痺自己說現在多努力就可以怎麼樣,真的就是沒有、不會。我們就是要認清事實,再努力也是買不起房。知道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爛,才能在這個空間、狹縫找到自己生存的方法。」

無用之用

日劇《Dr. 倫太郎》中,心理醫生總跟懸在崩潰邊緣的精神病人說:「請不要再努力了。」厭世姬所說的生存方法,也許不是重拾心情積極向上,而是放自己抖一口氣,不至於窒息。

Edward就送我們《莊子.人間世》的一句話,「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他譯成:「說穿了,那些很有能力的人,都是在犧牲自己的精力去為別人的事業賣命。與其這樣,還不如當個世界上最沒用的人。」

文﹕曾曉玲

圖﹕曾曉玲、受訪者提供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