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藝.特稿:壯麗「我城」——西西與黃國彬作品的鄉土色彩

文章日期:2017年01月23日

【明報專訊】編按:去年十月二十二日下午假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主辦、香港科幻會協辦了題為《壯麗「我城」——西西與黃國彬作品的鄉土色彩》的「文學月會」專題講座,內容具意義,本版特邀講者黃維樑教授把講稿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香港是國際大都會,甚至可聯繫到紐約與倫敦——多年前《時代》周刊封面專題的題目赫然是「New-Lon-Kong」即「紐約—倫敦—香港」;香港不是「鄉」村,更不老「土」。如果這樣理解,不是鄉村的香港,其文學何來鄉土色彩呢?

鄉土色彩 妙趣文辭

其實「鄉土」可解釋為與個人有密切關係的某個地方,它可以是此人出生、長大且長期居住的地方,也可以是此人長大且長期居住的地方,也可以只是此人長期居住的地方;此人對該地方有認同感,且關心、愛護它。這個「鄉土」可以是鄉村、鄉鎮,也可以是城市;它相當於英文的「native place」一詞。題目中的鄉土,幾乎是香港的同義詞。

鄉土色彩或香港色彩又是什麼呢?簡言之,就是香港的特色。問題又來了,什麼是面積一千平方公里、人口數百萬的這個海港城市的特色呢?大概是華洋共處、重商業、現代化這些了。可以說得更具體嗎?香港有哪些特有的風土人情、風貌人文?下面的一則報道,或能多少幫助我們回答這些問題。報道稱:二○一六年五月,粵、港兩地的學術界人士,幾經討論,決定了「香港城市文化名片」的內涵。所謂城市文化名片,指的是一個城市有特色的面貌或文化符號。他們選定的「香港城市文化名片」有十四張,即紫荊花、一代武術宗師兼功夫影星李小龍、香港獨特的飲食文化、長洲太平清醮、黃大仙祠、香港中西多元文化、香港中環、購物天堂、香港茶餐廳文化、香港招牌文化、維多利亞港、太平山、沙田車公廟、寶蓮禪寺連天壇大佛。

此次要講的西西原名張彥,一九三八年出生於上海,一九五○年起定居香港;黃國彬一九四六年出生於香港,兩歲到廣東原籍地居住,十二歲返回香港定居。二人長大且長期居住於香港,關愛香港;香港是他們的鄉土,應無疑義。西西曾任教師,好幾十年中,專注於寫作;黃國彬有博士學位,是教授,又從事創作與翻譯。二人都是香港的重要作家,著述豐富,作品涉及香港的諸多方面。我以他們為例,析論其作品中的鄉土色彩。香港文學活潑紛繁,出色的作家很多,可供舉例的作品極多,為什麼舉出他們兩位?因為我對他們的若干作品認識比較深,而且所舉作品寫得美妙、有趣。我素所欽佩的大學者也是大作家錢鍾書,認為能夠進入文學史的作家作品,其「行文之美、立言之妙」是必要條件。劉勰在其《文心雕龍》中更早就說作品要「情采」兼備,要「情信而辭巧」。中西古今其他強調要「美」要「妙」的言論不勝枚舉。

港式相聲 壯麗港城

香港茶餐廳是「香港城市文化名片」之一;黃國彬二○○九年寫的散文《縮腳歲月》將會是香港文學的名篇之一。他認為香港的茶餐廳,有三大特色:港式奶茶、茶餐廳阿嬸和港式相聲。首先是港式奶茶之香。他寫道:奶茶的「奶」,不是一個英文字cream可以形容;如用cream字來形容,就完全辱沒了法語「la crème de la crème」(意為「精英中的精英」;cream與crème二字形似)。其次說到茶餐廳阿嬸叫顧客「縮腳」一事。「縮腳」是粵語俚語,這裏意為雙腳向上抬高,以便女工清潔地面。且看阿嬸大喝一聲「縮腳」之後的情形:

到掃帚遠去,你的雙腳還懸垂於空中,在現實世界中定格。因為,不管你是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還是罕見的大勇韓信張良,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鎮定,發自阿嬸口中的霹靂,一定會叫你震慄色變,乖乖遵命,放棄腳下小得可憐的顧客領土,讓掃帚挾迅雷烈風和漂白水的氣味掃過來。

這裏徵引歷史人物,用文言用成語,語言古今彙集。第三個特色是港式相聲。霧靄瀰漫中,相聲登場:向「夥計」點的食物還沒到──

你已經開始「耳食」,因為鄰桌或背後的卡位,早已鞭炮般響起以下對話(女讀者請多多包涵):「XXXX,昨日喺街見到你,去邊X度啊?」「XXXX,落雨濕濕,有邊X度好去啊?咪去買馬囉!」「XXXX,我上個禮拜買馬,輸到X街!」「XXXX,點解會咁X黑架?」……這,就是港式相聲。

以上每一個X都是一個粗口字眼。粗口也常見於大學堂,作者筆下,大學時代的爆粗現象和「爆粗英雄」生猛呈現,簡直有如火山爆發。爆粗,或者說港式相聲,黃國彬指出:「不管從民族學、文化學、武俠小說學、語言學、文學、生理學角度,都有研究價值。」他還認為香港這茶餐廳事物應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篇末更設計了一場未來「西九」開幕日奶茶、粗口、縮腳齊備的紅星匯演的港式喜劇,非常搞笑的。

近年香港社會爆粗的事件此起彼落,說「相聲」者有不少是大學生,而且是香港大學的學生。唉,原來其來有自。黃國彬妙筆寫實,而暗藏褒貶。《縮腳歲月》最大的特色是語言資源豐富,白話、文言、俚語、西語糅合,成為語言的「四合體」;其妙筆粲然生輝,讀來趣味濃郁。此篇長逾萬言,以上只做濃縮的賞讀。

黃國彬另一篇散文《伏在你肩上的女子》(二○○五年)寫的是另一張名片:維多利亞港。香港海景之美,舉世知名;《伏在你肩上的女子》大手筆讚美香港海景,是一篇現代的「賦」。賦有鋪陳的特色,黃國彬寫海之前,先用湖泊、河流來鋪墊,描寫時又擅於「聲東擊西」,把世界美景用「pan」鏡頭「和盤托出」。多瑙河是他維港大餐的前菜,進餐時饕餮客非常講究文藝氣氛,他寫道:

你在維也納郊外一家餐廳的露天茶座喝茶,望着多瑙河的輕霧,反覆吟誦史特勞斯樂曲的名字:「An der schonen blauen Donau……」誦着誦着,你飛離了座位,凌波於河面上,與多瑙河最美的水仙跳着華爾滋……。

地球上水景靈秀的城市很多,黃國彬篩選後列出三個海景最為宏闊的城市:紐約、悉尼和香港。從事「港學比較」後,他把桂冠給了香港。我們已有「港人治港」的熟語,這裏是「港人贊港」。黃國彬的贊詞,從香港島、九龍半島不同視點,從晝、夜不同時間,從宏觀、微觀不同角度審視維港之美,意象豐盈,比喻迭出,氣魄宏大。

他神思蹁躚,化身為海鷗,「扇着南風用鷗目吸飲港中的碧涼」,「俯瞰壯麗的海港,海港兩邊多姿的建築」;他引《阿彌陀經》的一段描寫:

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瓈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瓈、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

並這樣評論:「這樣的極樂世界,絕對引不起香港人豔羨之情」;因為維港兩岸的豪華購物中心,正是這樣的極美極麗。他的文筆也極盡華麗,和《縮腳歲月》一樣,我稱這些作品為「炫耀性書寫」(conspicuous composition)。

「四庫」儲水 共濟「我城」

古人說:「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黃國彬的維港賦,用大夫筆法;西西的《我城》寫香港則不同,用的可說是小孩視角。初版於一九七九年的中篇小說《我城》,我曾評論道:「冰心、豐子愷等,有西西的童心,但沒有西西這樣的童筆。」有學者看了我的評論後,變本加厲地說:《我城》是一種「頑童敍述」。此書是西西的成名作,曾入選「二十世紀全球百部華文小說」。

《我城》的主角是阿果,其他角色有阿果的朋友、妹妹和鄰居等。阿果的工作是接駁電話線,他朋友的名字是麥快樂;這份差事、這個名字,表達了《我城》的主題:人要彼此溝通,要活得快樂。西西寫生活中有趣的事物,有濃厚的載道意念,但沒有給讀者說教的感覺。一般的公文都是冰冷枯燥的。阿果應徵電話公司職員,收到回音了:

他們給了我的信箱一個乾果皮顏色的牛皮紙信封,裏邊塞滿紙葉子,其中的一頁上說了好些話,由我翻譯後,變成這樣:你說來幫我們做事情,我們知道了,但我們並不曉得你是誰,又不知道你高矮肥瘦,喜不喜歡釣魚,所以……請你做些填字遊戲,讓我們彼此了解一下,謝謝你願意幫助我們。

填表格是很多人討厭的事,一經「翻譯」而變為「填字遊戲」,就有趣多了。「讓我們彼此了解一下」一句,更迴響着全書的主題。

阿果的妹妹阿發,想到天台曬太陽、踢毽子,但發覺天台上堆滿垃圾,於是給「親愛的鄰居」寫了一封兩三千字的長信,信末說:我阿姨「說我寫錯了熨衣板的熨字,我寫了燙,這當然是一個錯誤,我就改了。」阿發向鄰居暗示,應知錯能改。整封信語調親切、輕鬆。人與人如果這樣相處,社會就充滿和平、快樂了。

主角的朋友麥快樂做過「快樂王子公園」的管理員。這個公園,是烏托邦社會的一個象徵。它「園門寬闊明朗」,豎着牌子,有下面的規則:「一、不得在園內打樹;二、不得在園內欺侮木馬;三、不得在園內罵石凳;四、不得在園內對規則扮鬼臉;等等。」可見萬物都有尊嚴,萬物都應受保護。

西西的童話式妙筆使全書極為生動有趣。說搬家,「我的家減了一百五十磅」;說閱讀,喜悉有人發明了蘋果牌「即沖小說」,一飲而小說內容盡在腦子裏。《我城》似乎缺乏情節的主線,有評論家認為,此書有如繪畫長卷《清明上河圖》,一景接一景。這不失為一種閱讀的方式。

這本小說臨近結束的一景,有趣之外,我認為還特別有心。《我城》寫的那個年代,香港雖然已有東江水,但供水量不大,時有「水荒」。如下大雨,本地水塘的儲水量就會增加,令人雀躍。《我城》這一景是——城市下了大雨,市民合力儲水:「有一組十眾的人,乾脆把整條街的兩端以大力萬能膠一封,喝一聲『起』,即把街整個抬了回家」。更異想天開的是:「有一座私人的巨型圖書館,則搬了四庫全書到天台上去砌了四幅牆,成為一個最具文化氣質的水庫。」《我城》中的電視新聞評述員,在報道儲水的行動後,這樣表示:「他從來不曾見過別的城市發揮過類似的同舟共濟精神,因此很是感動,同時,他忽然對人類、世界,重新充滿信心。」

《我城》初版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我現在重提這本小說,除了它本身的文學價值之外,還因為「我城」市民的樂觀、與人為善、與人溝通,都是正能量,其「同舟共濟精神」特別讓人感動,香港現時特別需要。近年香港有些人充滿戾氣,對社會的事物,不管有理無理,都要抗爭,都要對着幹,一時間,社會好像分崩離析了。香港人要同舟共濟,分崩離析會摧毀你和我這個城市的繁榮與壯麗。我們要維護壯麗「我城」——我們的「鄉土」。這是講述兩位傑出作家的文學藝術之外,我要表達的一份心意。

作者簡介:(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作者為香港學者、作家。)

●黃維樑

主編:潘耀明

編輯:張志豪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力場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