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知巷聞﹕消失的漫畫店

文章日期:2017年02月19日

【明報專訊】下課的午後,彩虹邨裏,穿著寶藍冷背心的中學生在小食店外排隊,再走兩步到鄰街,士多、五金舖中間,有白底紫字的招牌寫着「漫畫世界」,一個校服少年推門進去,不到幾分鐘,又推門離開。

原來是買遊戲點數。下午四時許,一個多小時內,共有五名顧客進入這間擺放數以萬本漫畫的店:兩個學生買點數;一個學生爽快拿了少年小說最新一期,付錢便走;還有兩名租小說的顧客。

「竹園、順利邨、龍翔中心、尚德、彩明、新都城……」老闆張先生數着全盛時期在各處開的分店。

今年二月更新的「香港漫畫店地圖」,六十三間漫畫店,列出「漫畫世界」只此一家。

九龍的漫畫店最多,有二十八間,新界及港島各有二十間和十五間。

清單之內,並非每間店都專營漫畫,有些是書店兼售小量二手漫畫,像西環精神書局、北角森記圖書,亦有些是售賣繪本,如深水埗大南街的common room & co./Book B。

這個網上地圖,由兩個facebook專頁合力製作,「香港漫畫店回憶錄」的阿能走遍全港紀錄,列出「存活清單」,交由「紙本分格」的Karman和et,以一顆顆「龍珠」標示在地圖上。地圖一出,網友即留言報料,將軍澳南豐廣場的「漫畫屋」快將結業。阿能二○一五年八月列數的漫畫店中,十五間消失於新名單中,是原本大約五分之一的數量。

製作地圖 為了好好說再見

在觀塘長大的Karman,也是因為看到阿能的名單,才知道淘大還有一間漫畫店。他記得觀塘廣場、瑞和街、裕民商場曾經漫畫店林立,現在已習慣去逛信和中心。阿能說裏面兩間較大型的店「一代匯集」為台灣尖端出版社代理、「雲起」靠賣點數,生意不會太差,至於其他在港九新界零星存活的店,做得一日是一日。他二○○七年開始記錄漫畫店的資料,緣起是大埔一間店要結業,他原本為便宜掃貨高興,向店主多問一句:「為什麼好端端不做下去?一本漫畫二十五元,四元租一次,租七次已賺三元,咁你都唔做?」店主答:「一個月不放假,只賺到一個文員的薪金,索性不做了。」

經營難,一些漫畫店唯有想辦法開拓收入來源。屯門柏麗廣場「書軒」兼賣cosplay假髮等服飾和動漫精品。大埔「尋回‧漫畫檔」新書、二手書都比較齊全,提供寄書到外國的服務。阿能說這間店的店主主要支持港漫,「但只是支持港漫的漫畫店也很難做」,故亦賣日漫。他又特別提到葵興工廈裏的「古妮之部屋」,「很有heart,一個人拿前半生儲下的錢收下三間漫畫店的舊書,為了二手漫畫日搬夜搬,再打工養舖」。

阿能在專頁上分享古妮之部屋開倉的消息,也提醒網民哪間漫畫店倒閉前散貨,他說:「現在已沒以前那麼心噏,曾試過看着每月少一間,講句唔好聽,也是繼續看着逐間消失,希望漫畫店倒閉前,店主可以在網上宣傳一下,說聲再見,把書賣出去,不要當廢紙棄掉。」

「也不是說要記錄什麼,只是希望書有個出路。」

實體漫畫 承載設計印刷巧思

漫畫書真的走投無路?Karman和et說,將清單製成地圖,是想讓人發現還有一間在左近,支持實體漫畫書,Print is not dead.

年紀「一個三十頭、一個二十尾」,這對伴侶最愛井上雄彥,專業同樣是平面設計,看到漫畫書在印刷、設計上的用心與獨特,在「紙本分格」網頁內撰文,讓一般人知道實體書的好。

et另設專頁介紹松本大洋,詳細解釋其繪本《かないくん》(以故事人物「金井君」為書名)印刷上的心思:為了呈現鉛筆畫反光的質感,將銀色混入黑色油墨;要表現畫中大片白色範圍的迷濛,設計師試驗了三種不透明白色油墨的使用效果,採用六色印刷。一般人當然沒需要懂得這些複雜技術,在當中懂得的,是眼前一本書的得來不易。

撰文介紹實體書細節賞析

「繪本的印刷和選紙都很好,日本有官方網站,介紹如何對稿、如何試不同顏色的配搭,負責設計的是國寶級大師祖父江慎,難得將細節公開分享,我寫成中文放上網,很多人share,有台灣印刷廠感謝我寫了這篇文章。實體書有它的價值,但有時不說,人們不知道從什麼角度去欣賞,不知道賣那麼貴的價值在哪。」

有時又不一定要有專業知識才看得出趣味。松本大洋的漫畫作品Sunny,設計師在每話完結後加上全黑的一頁作分隔,出版幾本後,漫畫家也以巧思配合,在這些黑頁之前的結尾部分,畫成每格逐漸變暗。et說,這也是因紙本而產生的交流。因為對松本作品的了解,讓紙本分格去年獲得台灣出版社大塊文化邀請,為重新出版的《惡童》(台譯《惡童當街》)套裝書設計特集海報。

熒幕看不到的質感

除了日漫,他們也留意香港的漫畫家,門小雷一月出版鋼管舞畫集The Blister Exists,「紙本分格」亦有詳細的圖文推介,拍攝照片突出書本設計的細節,包括封面的標題燙印、裸背線裝方式釘裝方便翻頁,又用短片讓讀者快速預覽全書。et受訪時帶來盲公夫人的圖集《解放台妹》,拿着僅比手掌大些的小書說得興奮:「這個畫家很搞笑,看很多偏門漫畫,畫風奇怪,又有點vintage感覺,喜歡諷刺,內容亦非常踩界。」

現在有App讓人在手機或平板電腦看漫畫,Karman拿起一本《龍珠》示範,為什麼一書在手的體驗無可取代:「揭頁時可以控制速度,畫和字不一樣,要近看遠看,覺得這格漂亮,可以拉近看細節,熒幕也能zoom近,但隔了一重,沒有那種質感。」翻到前面重溫對白亦容易些,「像Death Note,字很多,很複雜,不記得角色說過什麼,又要揭到前面」。

Karman手上的《龍珠》第二十五期,是香港昔日開始引入正版漫畫的風光印記,出版日為一九九二年七月五日。三十出頭的Karman說小學一年級時,看的是「海豹叢書」:「那時不知道版權,不知是翻版,簿簿的一本,內容只有一兩話,在普通報紙檔就買得到。」後來文化傳信獲授權出版《龍珠》,為跟上無綫電視播放動畫的步伐,首本就已推出第二十五期,政府亦開始積極打擊翻版漫畫,至一九九七年,《版權條例》生效。阿能回憶,「記得當年到一代匯集,得四部書賣,《叮噹》、《龍珠》、《城市獵人》,還有不記得是《亂馬》還是《機動警察》,只有四部,上到去擘大個口得個窿,大約是一九九三年的事,執法最厲害的時候」。

從前一本漫畫二十五元,過了廿年,現在如一本《ULTRAMAN 超人再現》,價值四十二元,價錢增幅遠遠落後通脹,恐怕只有打工仔的加薪幅度可比。

以前人等書 現在書等人

在「漫畫世界」內,學生付六十八元買走小說,完全未對收銀台前一大堆價錢較低的漫畫心動。老闆張先生說,顧客看小說多過看漫畫。書架上一套套漫畫很多一期不缺,以前是人等書,現在是書等人。他會駕小貨van把漫畫載到以前曾開店的區域,留住老顧客。

延租期免會費 只求有人租

店內貼出租書的條款,租金五元,三天內要歸還,遲還一天罰兩元。老闆娘張太說即使借出時間短,以前的顧客都會嚴守,現在仍是五元租書,還書卻「有商有量」,常為顧客延期,長達一個月亦有。入會費更加成為了歷史,張先生說:「只要租就得。」

App上的漫畫免費任看,五元與完全毋須掏錢包相比,在習慣網上娛樂的年輕世代眼中,變得不算吸引。

現在一些漫畫作品專為手機創作,發展出別樣的分格,擺脫紙本格式的限制,而且不少全彩色。漫畫書也應該全彩色嗎?三個漫畫迷卻異口同聲說不必,et說:「黑白的想像空間大一點,看得見漫畫家們風格不同,已很有發揮,寧願不要上色,出快一點。」

對於新的一套漫畫語言,Karman也不抗拒,說與紙本作品各有各好,網上創作的漫畫家也能收到稿費。他認為問題在於網上漫畫不少是盜版,出版商無利可圖,要想辦法賺錢,於是賣產品、演唱會門票,轉移了漫畫的價值,令一些作品為吸引特定族群消費周邊商品而創作,忽略了好的故事才是漫畫本質。

文﹕曾曉玲

圖﹕曾曉玲、受訪者提供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